|
中國教育規(guī)劃提出眾多量化指標優(yōu)于歐美 |
胡鞍鋼首先從教育規(guī)劃談起。
他說,中國教育發(fā)展已經走過了三步:1949到1977年,從文盲充斥的人口大國邁向了初級教育的大國;改革開放之后的20年,從人口大國邁進人力資源大國;進入到20世紀以后,開始從人口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
進入21世紀,中國加速發(fā)展了高中教育。按照“十五”計劃,到2005年毛入學率應該達到15%,這是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到2010年,中國平均受教育年限大體達到9年,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只有2年。中國在加快教育追趕方面,數據明顯超過了發(fā)展中國家,也明顯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
中國的教育規(guī)劃,提出了三個核心目標,稱之為“兩個基本、一個進入”:到2020年,高中階段的毛入學率要達到90%以上,至少85%,大學毛入學率達到40%;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其中,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又提出了六項目標,包括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豐富的優(yōu)質教育,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等。
這個規(guī)劃中的教育發(fā)展事業(yè)主要指標與歐美對比,在各個重要領域給出的量化指標,還要優(yōu)于歐美。如中國當年還有50%的兒童沒有做到學前三年入學,到2011年也還有四分之一。這次規(guī)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學前一年的毛入園率要達到95%。這基本上與發(fā)達國家比較接近了,但是要在農村做到這點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二個就是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5%。因此下一步主要是在兒童學前教育這部分進行強化,需要大量的幼兒教師。
第二個方面,在義務教育上主要是提高鞏固率。這是個世界性問題,就是美國也存在退學的問題。
第三,高中教育達到90%,其中將近一半主要進行高中職業(yè)教育,這樣就為培養(yǎng)更多的熟練工人奠定了人力資本基礎。
第四個最重要,高等教育要從現在的將近3000萬人達到3550萬人,增加550萬人。毛入學率從現在的24.2%提高到40%。
胡鞍鋼認為,這里面后兩個指標可能會提前實現。主要因為中國的少兒人口比例在下降,年輕人口比例也在下降,再加上學校在不斷擴招。這也說明現在中國發(fā)展教育在數量方面已經沒有什么問題了,主要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
此外很重要的是研究生教育,從現在的在校生140萬人要達到200萬人。
從人力資源開發(fā)的角度來看,這次規(guī)劃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以往的教育規(guī)劃,不管是五年規(guī)劃還是五年計劃,基本上是集中在教育本身的發(fā)展上,而這次特別強調人力資源開發(fā)和勞動力市場之間的關系。
具體量化指標包括:2009年,中國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以上的,就是大專三年以上人口是9800萬人,2010年已經達到1.2億人,到2020年要到1.95億人。從目前情況看,到2020年達到2億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
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從現在的10%提高到20%。這是整個教育規(guī)劃在人力資源開發(fā)方面的重要舉措。
再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力資本受教育情況要從現在的12.4年提高到2020年的13.5年。美國現在是15.7年。因此到2020年,中國的全國平均數比美國要低一些,但是除掉農村以外的城市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應該已經開始超過美國。
中國現在有大量的農民新進入勞動力隊伍,他們還沒有完全完成高中階段教育。所以這次的規(guī)劃強調,新增勞動力中高中以上人口比例要從67%提高到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