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下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fā)布了《第2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底,我國網民數達到2.98億,互聯網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過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寬帶網民數達到2.7億,國家CN域名數達1357.2萬,三項指標繼續(xù)穩(wěn)居世界排名第一。而在不久前,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已為此宣布,“中國已經全面進入寬帶網絡時代”。 但是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網民,在這一連串閃亮數字、“好消息”面前,也不盡都只是振奮,個中的疑惑、不滿乃至沮喪同樣不少,甚至是有些“揮之不去”。所以如此,是因為,切身的體驗告訴自己,在這些耀人的指標和世界紀錄背后,我們的互聯網還有許多不那么拿得上臺面的、令人汗顏的指標和紀錄。 比如,作為衡量上網成本重要指標的“上網費”。世界銀行2007年發(fā)布的《中國的信息革命:推動經濟和社會轉型》報告披露:目前發(fā)達國家互聯網使用價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中國的比重超過10%,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據測算,如果按絕對的貨幣價格計算,美國人只要以中國人1/12.88的價格就能在互聯網上買回相同的信息量。而按平均每個月每100Kb/s帶寬的費用(單位美元)計算,中國的上網費居然是鄰國韓國的135倍。 再如,作為衡量上網質量重要指標的“上網速度”。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小組2008年公布的全球寬帶環(huán)境排行榜顯示,在寬帶通信的速度、容量等用戶使用便利性方面,日本居首位,中國居第41位。據悉,研究小組以42個國家為對象,于2008年5月就下載、上傳速度,等待時間等收集了約
800萬件數據,并按獨自的標準進行了打分。換言之,在上述研究小組的考察對象之內,中國的上網速度,實際上是倒數第二。 面對如此上網成本與上網質量,回頭再來打量前述的“三項指標繼續(xù)穩(wěn)居世界排名第一”、“互聯網普及率首次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等情況,無疑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