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是酸性的還是堿性的?水果呢?醋是酸性的嗎?肥皂的主要原料是什么?這些生活中的常識問題,卻難倒了不少文科大學生。在某高校文學院舉行的知識競賽上,許多學生對理科題一頭霧水,出了不少“洋相”。其實,只要翻翻中學化學課本,不少題目便迎刃而解。中學生該掌握的常識,大學生卻不懂,看似奇怪卻平常,誰讓他們的中學都分科呢!
道理很簡單,事實很清楚。高中文理分科弊大于利,是明擺著的。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中學不搞文理分科,個別有所謂學科偏重的國家,其分科也與我們不同。對于不同學科,中學生可以有興趣取向,可以有選擇機會,但課程和考試的制度設計并不是真正分科,并不是在文理之間搞學科壁壘。哪像我們的教學模式,文理之間像有一條鴻溝,在高中就分得那么清。
既然弊大于利,為什么許多人反對取消文理分科呢?主要原因是,怕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怕打破現(xiàn)行考試制度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其實,這只是看到冰山一角,而沒從考試改革和課程改革的角度審時度勢。
近些年,高考幾乎一直在改,有的地方甚至改來改去,一兩年就搞個方案。這種折騰勁兒,學生、家長和社會誰受得了?也有的地方只走小碎步,只會打補丁,在細枝末節(jié)上修修改改,卻不敢觸及根本問題。這些做法,很難讓老百姓滿意。
高中要不要取消文理分科,關鍵要看高考指揮棒。不錯,高考是選拔考試,與水平考試不同,不應承載會考的功能。只要是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不論高考考不考,中學里都應當教、應當學。然而,兩眼緊盯著高考,以高考為目標,視高考為風向,才是中國基礎教育的現(xiàn)實。高考改革不能無視這種現(xiàn)實,不能脫離這種現(xiàn)狀。拋開高考改革談文理分科,既不易操作,也沒太大意義。取消文理分科,必須先動高考指揮棒,從高考的制度設計做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