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6月1日開始實行新版鑒定證書后,我國珠寶首飾行業(yè)的混亂局面大為改觀,不僅消費者和商家在選擇商品時更加便捷,首飾加工業(yè)也有了明確的方向。然而,目前市場上仍然存在兩種標準,甚至多種標準并存的現象。由于珠寶首飾鑒定的國家標準和外國標準不盡相同,部分商家利用消費者盲目相信“洋標準”的心理,在終端零售時往往出具外國的鑒定證書。專家表示,國內與國際的首飾鑒定證書應中西合璧、相互融通。
多種首飾鑒定證書并存
筆者了解到,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多種鑒定證書并存的局面。首飾檢測證書的種類很多,有國檢、山西、山東、河南、海南、廣東等地的證書。當然,也有很多外國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書。全國連鎖的企業(yè)絕大多數只有國檢的檢測證書,而地方的珠寶企業(yè)70%都有當地的檢測證書,其他外來企業(yè)持有的各地檢測證書占30%左右。 這種現象對我國首飾加工企業(yè)也造成間接影響,從而在標準的選擇上無所適從。
我國與國際珠寶鑒定不同
對此,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主任柯捷表示,我國與國際珠寶首飾鑒定是有區(qū)別的,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首先是標準不同。我國出具檢測證書都是依據我國統(tǒng)一的國家標準,而國際證書一般是依據各自實驗室的標準。一方面,這些國外實驗室之間的標準有差異;另一方面,這些標準和我國的國家標準不盡相同。 其次,證書文字不同。國內證書都是中文或者中英文對照,而國際證書一般只有英文。 最后,收費標準不同。檢測機構都會按照自己的檢驗成本收費,而這些成本最終要由消費者來承擔,國外證書的收費要比國內證書高出許多。
國內與國際首飾證書應融通
業(yè)內人士認為,有的商家利用消費者盲目推崇國外證書的心理,選擇不具有鑒定資質或檢測水平不高的鑒定機構出具的證書。由于其鑒定結果不具有真實性和準確性,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會傷害整個首飾加工行業(yè)。 隨著我國市場化程度的進一步加大,國際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從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出發(fā),國內檢測證書還是要堅持國家標準。由于國內與國外的鑒定標準不一樣,所面對的客戶不一樣,故而既得利益也不一樣。 對于如何使國內與國際的首飾鑒定證書相互融通這一問題,專家表示,在目前的情況下想要做到這一點,除非國內和國際的標準相互統(tǒng)一。但是,這段路還需要很長時間,各國對標準的看法不一樣,利益不一樣,所以很難有統(tǒng)一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