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部分地區(qū)成品油供應偏緊,甚至有排隊限供現象,既有正常因素,也有非正常因素。社會上存在國內成品油漲價的心理預期,甚至出現了一些漲價謠言,少數單位借機囤積牟利,加劇了成品油供應偏緊的狀況。(3月25日《南方都市報》)
我寧愿相信油荒是真的,但我更相信油荒謠言才是真的。并且這謠言還是有人希望看到的,甚至是有人故意放出來的。
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社會上存在國內成品油漲價的心理預期,甚至出現了一些漲價謠言。那么,中石油和中石化是不是說自己近期不會調整油價。在國際原油價格上沒有定價權的他們,在國內的定價權還是有一些的。如果不漲,那倒也算為國家宏觀調控做了一件好事,沒有再為已經很通貨膨脹的經濟助紂為孽。
只是正如這兩大公司相關負責人自己所說的,人們有漲價的預期,社會有漲價的謠言,于是少數單位囤積牟利。也不是少數單位,哪家公司不想多賺錢。全中國的加油站基本都中石油、中石化的,手握全國石油,壟斷到這個程度,不囤積牟利才奇怪。中石油、中石化的子公司、孫公司們,自然想趁著油荒傳言撈一把,也好完成上面交給的盈利任務。你說這叫少數單位囤積牟利,還是多數單位?當然說少也少,全中國擁有原油開采、進口,到煉油銷售整個產業(yè)的公司就它們兩家,頂多再加一家稍顯弱小的中海油。
加不到油不說,國際原油價格無論漲跌,我們的成品油價格都是漲。國際原油價格跌的時候,我們油價比國外高;國際原油價格瘋長的時候,我們也瘋了般地瘋狂買進。說是不買,可能會造成未來更嚴重的油荒。然后兩家石油巨頭以原油價格太高為由,一邊向國家要煉油補貼,一邊喊著要漲油價。可是去年他們賺了兩三千億,卻不見他們向國家和全國人民分紅。
新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前天在“第9屆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期間表示,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需要步驟邁得穩(wěn)妥,尋找合適的機會,并需要周密的設計,以減少對各經濟層面的影響。這意味著近期國內油價一步到位與國際接軌幾無可能。(3月25日《上海證券報》)不知道這叫什么定價機制?買高價原油和國際接了軌,國外油價下調的時候,卻不見國內油價和國際接軌。
于是,我們只看見,國家原油價格只要一大幅上漲,國內必定出現油荒。我相信供油偏緊是真的,但油荒和油荒傳言很難說不是有演戲的成分。中石油、中石化囤積石油不為一時牟利,存著油就是裝作油荒,不賣。進而反逼中央加大煉油別貼,最終他們獲得更大的利潤,也進一步鞏固了他們的壟斷地位。這戲演得值,有什么理由不接著演呢?壟斷不除,油荒表演不止。(2008年3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