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25個黃金周落幕,內地再掀對“黃金周”的存廢爭議。據(jù)報道,國家旅游局官員透露,現(xiàn)行的休假制度勢將調整,有關部門的新休假方案目前已到最后論證階段,只待上報全國人大審議通過。(10月8日中新社)
近年來,對黃金周的盤點,旅游井噴、景點“超負荷”等負面影響與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大好成績相伴,隨之而來的是改革黃金周的呼聲。今年十一黃金周也不例外。唯一不同的是,官方開始為黃金周動手術,而且是“有關部門的新休假方案目前已經(jīng)到了最后論證階段”。筆者相信,新休假方案有一定的科學依據(jù)。不過,令人不解的是,有關部門的新休假方案為何到了“最后論證階段”,才讓老百姓知道?
休假方案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老百姓都比較關心;從民間針對“黃金周”的改革呼聲看,老百姓也有強烈的參與欲望。在這種情況下,新休假方案應當充分征求國人意見。退一步說,即便老百姓對黃金周的看法已在平時為有關部門充分掌握并作為方案制定的參考依據(jù),但也應當通過程序正義——公開征求意見——來實現(xiàn)。然而,遺憾的是,事關百姓利益的休假方案就這樣被有關部門不聲不響地進行到了“最后論證階段”。
其實,具體到新休假方案上,筆者并不在乎是否經(jīng)歷公開征求意見這一環(huán)節(jié)。畢竟,人們對黃金周的改革呼聲已經(jīng)持續(xù)很久,而且黃金周的問題也有目共睹,因此,有關部門依據(jù)現(xiàn)有情況制定的方案,不會與通過公開征求意見搞出來的方案有太大差別。但筆者看重的是公開征求意見這一程序。因為在過去很多事關民生的決策里,有關部門太過于輕視這一環(huán)節(jié)了,以至于事關民生的事情缺少民意基礎,結果事倍功半,背離初衷。新休假方案到了“最后論證階段”才公布于眾,是以往政府為民眾“當家作主”、越俎代庖行為的慣性使然。
事關民生利益的任何事項都應當通過公開征求民眾的意見,這是服務型政府做法,相反則是家長式政府的做法。我們打造服務型政府,不妨就從公開征求民眾的意見入手。
當然,有關部門會說,新休假方案畢竟要“上報全國人大審議通過”,而全國人大代表了民意。理論上,這有道理。不過,如果有關部門的新休假方案不是閉門造車而是通過公開征求民眾意見,豈不更容易獲得人大通過?畢竟,公開征求意見制定的方案代表民意,容易跟人大合拍;一旦人大質疑,有關部門還可以拿出公開征求來的民意結果作為反駁。
百姓的新休假方案豈能讓有關部門作主,這樣質疑的意義,不僅體現(xiàn)在一個休假方案上,更主要的是,政府要有向民眾公開征求意見的意識。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的每一個決策都是為民的,都應通過公開征求意見保證其完善性和準確性。向民眾公開征求意見應當是政府工作的一個常態(tài)。糾正家長式政府的做法,不妨從新休假方案的制定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