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4-09 評論員:彭永斌 來源:長江商報 |
|
|
從去年6月1日起,到本月20日之前止,不到一年時間,曾經在面對質疑時也自巋然不動的跨行查詢費,最終沒能表現得像其他收費那樣繼續(xù)“堅挺”。昨日,中國銀行業(yè)協(xié)會自律工作委員會決議,在本月20日之前,各會員銀行須停止向持卡人收取人民幣銀行卡境內ATM跨行查詢費用。 這個中國銀行業(yè)協(xié)會,據資料顯示,是一個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各商業(yè)銀行、政策性銀行自愿結成的非盈利性社會團體。既然如此,那么叫?缧胁樵冑M的決議,就不屬于行政指令,而應該是各會員銀行彼此協(xié)商的結果。也就是說,不再收取該項費用,是銀行自行選擇的。這在習慣了各種莫名其妙的費用的消費者而言,似乎是天上掉下了好大一塊餡餅。 在相關的說明里,我們也確實聞到了餡餅的“香味”。該協(xié)會強調,跨行查詢涉及到發(fā)卡行、收單行和銀聯(lián),占用了ATM系統(tǒng)資源,收費合理,同時,它與《價格法》和《商業(yè)銀行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也沒有抵觸。不過,本著“以客戶為中心”,考慮到中低收入群體,為減輕持卡人負擔,他們愿意免費向持卡人提供跨行查詢服務。查詢涉及的ATM投入成本問題,也由各銀行之間自行協(xié)商解決。 上述的成本論,聽上去似曾相識,早在對收費質疑之時,它就被當作擋箭牌拋出來過,只是不堅固的擋箭牌無法擋箭,當時被不少消費者還有一些專家不斷拷問和奚落,它也就沉下水面而被后來的“國際慣例”所取代。至于不違法,我們也承認,收費與《價格法》和某些部門法規(guī)并不抵觸,但此法不抵觸,并不意味著它就與其他的相關法律都不抵觸。不經聽證,銀行單方面就收取查詢費,大概有違反合同的約定原則之嫌,也貌似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精神背道而馳。 倒是“考慮到中低收入群體”,聽上去溫情脈脈。為了“減輕持卡人負擔”,查詢涉及的成本也由銀行買了單,似乎還讓人不能不產生些許感動。畢竟,我們一直希望,商業(yè)銀行能主動回報社會,這是個不錯的理由。至于其他可能導致查詢費被叫停的因素,如市場放開帶來的服務提升,包括我們正在關注的花旗、匯豐等外資銀行將要開展人民幣零售業(yè)務等,雖然我們一天天感受到競爭的“危險”氣息,卻也還沒有真切地體驗到實踐所致的撲面春風。即使我們有這方面的懷疑,也暫時還不能遽下斷語,需要對未來的改變保持一點謹慎的展望。所以,從色、香來看,盡管尚不能稱完美,但有關單位的解釋,看上去它還真的就是一塊“恩賜”給大家的碩大餡餅。只是涉嫌抄襲的“洗刷刷(嘻唰唰)”,也用一句簡單的歌詞告訴了大家真實的味道!俺粤宋业慕o我吐出來”,正是基于合法權利需要伸張的簡單邏輯,在今年的兩會上,我們也看到了幾十位來自各省的人大代表聯(lián)名提出建議,要求取消味道不對的查詢費。 其實,過多的內容我們也已經探究得夠深入了,慣于在溫室生長而孤芳自賞的花朵,遲早是要進入到更廣闊的天空里去接受風雨的考驗的。在隆隆的市場化腳步聲中,即使是國外那些慣常橫向聯(lián)合以限制競爭的“價格卡特爾”,他們也明白任何一家企業(yè)、一個行業(yè)及其行業(yè)協(xié)會,乃至主管監(jiān)督機構,都沒足夠的“膽量”將市場主體所發(fā)出的聲音等閑視之。既然如此,既然決定了要對消費者的聲音有所積極回應,那又何須避重就輕、欲說還休到如此冠冕堂皇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