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或許不是一部經(jīng)典的電影,但里面有句臺詞還是相當經(jīng)典:“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 前半句一語道破了中國人情社會的本質:在人與人之間,“關系”是最要緊的,至少比這個人是誰重要得多;后半句則概括了幾千年來中國人對家具的判斷標準:樣式功能都在其次,放在第一位的是材質,也就是——“木頭”。 所以,當西方富豪不無炫耀地在客廳里擺放上一張艾米勒·加雷設計的蜻蜓桌時,中國新貴們在家具上顯示財富的方式依然是:“買它一整套,紅木的!” 在中國消費者眼中,家具的設計真的不重要嗎?
一筆“算不清”的經(jīng)濟賬
搜狐焦點網(wǎng)的一項大型調查顯示,對于家具的設計,中國消費者的態(tài)度頗有點難以捉摸。 在參與調查的379.2萬名網(wǎng)友中,盡管有33%的人認為,設計是自己購買家具時最看重的因素,但大多數(shù)人(54%)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到底喜歡哪一類設計師,至于愿意承擔家具總價2%以上的設計費用的人,更是只有8%;新浪網(wǎng)上的類似調查則顯示,僅有3.4%的人認為,2%以上的設計費是合理的。 2%,意味著購買一套1萬元的沙發(fā)時,有200元花在設計上——相當于兩個抱枕;2%,也是西方國家,一位設計師通常從家具銷售里抽成的底線。 在中國的家具市場上,設計費多少才合理呢? 通過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這依然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一個尷尬的事實是:在目前的中國家具市場上,不但消費者弄不清楚設計到底能值多少錢?大多數(shù)的家具企業(yè)也搞不清楚,自己在生產一款家具時,到底在設計上花了多少錢。 中國家具協(xié)會副理事長朱長嶺就告訴筆者說,要精確計算出設計在家具生產中的成本,“中國還很難做到……這可能和中國的文化有關,就像吃飯,我們不習慣分得太清。”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國的家具設計更多的還是依靠經(jīng)驗的積累,設計投入很難科學量化。另一原因則在于設計隊伍的組成,“中國家具企業(yè)的設計師往往是自己的員工,很多企業(yè)甚至是老板自己在當設計師,這個成本怎么算呢?” 也有一些企業(yè)制定了比較明確的設計分成制度,“比如雙葉,他們的設計師做出樣品來,賣出去的第一套,收入歸設計師,之后再賣還有不同比例的提成!辈贿^,即使有這樣的制度,由于不同的家具銷量相差很大,設計師的聘用和培養(yǎng)費用也不盡相同,要精確計算出每套家具的設計成本是多少,依然困難。 唯一的例外可能是曲美。在這家老牌家具公司每一樣產品的研發(fā)成本是多少,給設計師的傭金是多少,都清清楚楚。曲美總裁趙瑞海告訴筆者,“我們和設計師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傭金制,就是產品銷售之后,按事先約定給設計師1.5%到2%的提成!壁w瑞海說,這樣做的好處就在于成本的明確性,他們之前也嘗試過聘請設計師和買斷設計的方式,但感覺風險很大;而通過傭金制,不但可以在生產階段就精確計算出設計成本,也有利于和更多的優(yōu)秀設計師建立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我們現(xiàn)在的設計師絕大多數(shù)來自國外,長期合作的有7個設計所,30多個設計師!
傭金制背后的信任危機
其實,如今擁有國外設計師的家具企業(yè)遠不止曲美。朱長嶺就告訴筆者說,“最近這幾年,家具企業(yè)聘請意大利、法國、美國設計師相當普遍,但凡有名氣點的企業(yè)都在這么做! 但建立傭金制,卻遠不是聘請國外設計師這么簡單!捌鋵嵏麄兒献鳎铍y的是信任,而不是一個點兩個點的讓利,你要不是一個有信用的企業(yè),你真正的銷售額,人家設計師怎么知道呢?傭金制是一個信用體制下的制度。”趙瑞海說。 而目前在國際上,中國家具業(yè)最缺乏的不是資金,不是技術,不是人才,恰恰是信用。 一位參加了2009年米蘭國際家具展的中國設計師曾告訴筆者,在米蘭,他們第一天準備逛家具店時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店鋪都關門了,原因僅僅是因為“聽說中國人要來!边@不是筆者第一次聽到類似的故事,幾年前的意大利鞋展也上演過類似的一幕。 意大利是設計強國,著名藝術評論家烏別托·?圃(jīng)說過,“如果說其他國家把設計看做一種理論,那么意大利的設計則有設計的哲學,或者說設計的意識形態(tài)。” 中國的情況完全不同。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隨著市場快速發(fā)展,中國廠家開始有了設計的意識,但普遍采用的手段卻是“抄”。朱長嶺回憶說,“那時候的情況是,歐洲的展覽一閉幕,半年后他們的產品樣式就在中國流行了。” 1999年,隨著曲美家具首開先河的引入丹麥設計師漢斯,有遠見的中國家具廠家漸漸培養(yǎng)起自己的設計力量,時至今日,設計主要靠“抄”的情況已經(jīng)改觀,但名聲的轉變尚需時日。 此外,由于進入門檻較低,2007年時中國的家具企業(yè)就已超過5萬家,但大多是中小企業(yè),上市公司寥寥無幾,財務不規(guī)范,數(shù)據(jù)不透明是普遍現(xiàn)象,朱長嶺就承認,中國家具協(xié)會也很難拿到企業(yè)的具體生產數(shù)據(jù)。 可以想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家具企業(yè)如果想以曲美式的傭金制來明確設計成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設計讓生活更美好
雖然中國家具企業(yè)的設計成本目前還不明確,但可以明確的是,如今的中國消費者對設計費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心理承受力。 在搜狐焦點網(wǎng)的調查中,約有61%的調查對象單套(裝飾一間臥室或客廳)家具的預算超過1萬元。而在面對愿意為設計花多少錢的問題時,有38%的人認為設計費最好控制在1%以下,31%的人認為1%到2%的設計費用是合理的,8%的人認可超過2%的設計費用,選擇不愿意為設計花錢的調查者只占23%。 新浪調查結果不大一樣,89.7%的調查對象表示他們的單套家具預算在1萬元以下,而不愿意為設計花任何錢的人比例為34.5%。 不難看出,消費能力強的人群對設計的認可度更高,但無論預算高低,大多數(shù)中國消費者已經(jīng)開始認識到家具設計的重要性,愿意為此買單。 至于那些不愿意為設計花錢的消費者,他們可能會有些失望,因為不含設計費用的家具如今已經(jīng)不存在了。 “家具設計絕不止是外觀的改動,”朱長嶺說,“設計是一整套的,從工藝設計、材料設計,到色彩,與人體工程學的結合、藝術性,和建筑的結合,與環(huán)境的配套等等,都是設計的內容! 而現(xiàn)代家具的生產,從材料的確定、款式的選擇到打樣、投產,是一整套復雜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會有設計的投入。要想不為設計花錢,或許只能退回到北京市一年下指標生產20萬個大衣柜的時代,但那些家家戶戶一模一樣的桌椅板凳,誰還能接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