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入伏以來,一些醫(yī)院開始了“冬病夏治”大戰(zhàn)。面對逐年增多的“冬病夏治”人群,專家提醒應避免三大誤區(qū)。 “冬病夏治”是中醫(yī)治療疾病的特色方法之一。近年來,這種治療方法逐漸被市民認識,去醫(yī)院“冬病夏治”的患者也越來越多,湖北省中醫(yī)院近兩年每年三伏期間治療的人數(shù)都超過萬人。 湖北省中醫(yī)院內科主任田正鑒教授說,三伏天是人體陽氣最旺盛之時,此時人體經(jīng)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有利藥物吸收,治療哮喘、支氣管炎等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驅散體內寒氣,調整陰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冬病夏治”也有局限,應避免以下三大誤區(qū): 包治百病。并非所有疾病都適合“冬病夏治”。適用于“冬病夏治”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類:成人及兒童的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喘、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反復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凍瘡、咽炎、兒童腎病及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腎病綜合征緩解期等也可治療。 立竿見影!岸∠闹巍笔莻綜合治療的過程,三伏天治冬病要在冬天才能顯療效,有些疾病還須堅持幾個夏天才能收到明顯效果。不能因為沒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或稍微見效就停止治療。 取代日常治療。不能過分強調“冬病夏治”的效果,而用藥物穴位敷貼等代替其他日常治療方法,最好將其作為綜合治療方法的一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