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0-20 作者:新華社記者 王建剛 來源:中國青年報 |
|
|
很多人認為,美國金融監(jiān)管體制相對滯后,無力應對金融體系出現(xiàn)的新問題,這是造成美國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不少人認為,美國人“寅吃卯糧”的消費理念與這場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脫不了干系。
美國人崇尚“花明天的錢”,享受舉債消費的生活方式。這對刺激經(jīng)濟發(fā)展的好處不言而喻,但如果人們不量力而為,這種消費方式所造成的弊端也十分明顯。
在美國,實際上有一些人在大把大把地花根本不可能掙到手的“明天的錢”。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近年來,有不少美國人宣布個人破產(chǎn),直接原因就是他們償還不了信用卡的借款和高利息。也就是說,他們并沒有可以賺到“明天的錢”的能力。
美國俄亥俄州退休教授楊江拄認為,美國人“寅吃卯糧”,以過度消費來刺激市場,造成虛假繁榮。事實上,美國的儲蓄率近年來曾長期為負數(shù),欠賬的人多如牛毛,一旦潛伏在虛假繁榮下的各種泡沫破滅,立刻會產(chǎn)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有的分析人士認為,許多美國家庭的超前消費主要是靠借貸實現(xiàn)的。這種消費方式是建立在未來經(jīng)濟將持續(xù)繁榮、個人收入將繼續(xù)增加、房地產(chǎn)價格將不斷上漲這一幻覺上的。紐約市議會提供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大部分紐約人要么沒有積蓄,要么積蓄少得可憐。根據(jù)這份報告,紐約20%的人根本沒有任何積蓄,45%的紐約人雖有積蓄,但只夠維持其3個月的生活開銷。
美國《僑報》一針見血地指出,在這次金融動蕩中,美國華人遭受的直接損失較小。中國人“量入為出”的傳統(tǒng)消費理念的價值在這次金融風暴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
美國金融風暴在全球蔓延后,一些美國人也在檢討并反思他們的消費觀念與行為。曾在華爾街抗議美國政府救市方案的美國人墨瑞對中國人“量入為出”的消費理念非常贊賞。他說,大多數(shù)中國人“很會過日子”,習慣“一分錢掰成兩半花”,而不少美國人“恨不得把下輩子的錢在這輩子里都花光”。他說,這種極度的享樂主義思想十分可怕,到頭來不僅會毀掉個人,或許也會對國家經(jīng)濟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在華爾街摸爬滾打已20多年的華人外匯交易專家莊兆基強調,中國人應當從美國金融危機中看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未雨綢繆的消費理念的價值所在。人常懷危機感,才有可能及時發(fā)現(xiàn)各種潛在的風險并加以克服。
據(jù)新華社紐約10月18日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