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7-11 汪曉東 來源:《人民日報》2007-07-11 10版 |
|
|
本報南京7月10日電
最近,江蘇無錫市濱湖區(qū)河埒街道溪南社區(qū)的嚴梅英女士忙了起來,每天買好菜,她都要到溪南文化活動中心上網(wǎng)、跳舞!斑@可是我們自己投票讓建的!碧崞鸹顒又行,嚴女士很自豪。 嚴女士說的投票,源于無錫市探索實施的“參與式預算”的“陽光財政”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對于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項目,召開居民代表大會,由這些代表投票決定項目的取舍和優(yōu)先發(fā)展的次序。“會前群眾推薦項目,會上群眾票決項目,會后群眾跟蹤監(jiān)督,自始至終體現(xiàn)群眾參與這個實質!苯K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楊衛(wèi)澤總結這種模式的主要流程時說。 河埒街道溪南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就是參與式預算的典型。這棟二層小樓,本來租給了8家小企業(yè)和小作坊。2004年2月,新的河埒街道成立,常住人口加上外來人口達到18萬,街道決定把這個被人遺忘的小樓重新整修使用。 當時有人提出,社區(qū)老年人較多,這里應改建成敬老院;也有人建議,應建社區(qū)文化活動場所。意見不統(tǒng)一,河埒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國忠犯了難,改建被擱置了下來!昂髞恚胸斦诌x擇參與式預算的試點街道,我們積極申請參與,讓居民代表投票來決定這里該建什么項目。” 。玻埃埃赌辏丛拢啡,這個日子很多河埒街道的居民記憶猶新。這天,來自街道15個社區(qū)的130名居民代表,對街道4個擬建項目進行投票,這些擬建項目,是街道和社區(qū)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最終,溪南文化活動中心項目以105票的絕對優(yōu)勢勝出。 去年10月,整修之后的溪南文化活動中心正式對外開放,項目總投資105萬元,輻射周邊4個社區(qū)、5萬多居民,F(xiàn)在,這里已成了群眾業(yè)余生活的中心。 今年,像溪南文化活動中心這樣群眾點頭才能通過的參與式預算項目有32個,總預算高達2506萬元,涉及社區(qū)技防設施、再就業(yè)服務平臺、文化休閑廣場、外來從業(yè)人員子弟學校等。目前,所有項目已進入招投標階段,按計劃今年全部完工,預計有36.25萬群眾享受到參與式預算帶來的實惠。 參與式預算不僅讓財政透明,也調動了群眾的參與熱情。河埒街道副主任黃梅玲介紹,在溪南文化活動中心建設過程中,群眾可隨時提出建議并全程監(jiān)督。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先后召開17次會議,居民提出建議19條,其中11條被采納!氨热纾顒又行牡呐曝覇栴},一開始我們打算掛一塊銅牌,后來有居民提出來,既然是文化活動中心,那就要有些文化氣息。這個建議不錯,我們重新設計了牌匾,上面的字也改用手寫體,感覺確實不一樣。”黃梅玲說。 “讓政府在‘陽光’下民主理財,在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讓群眾參與進來,通過合法的形式,參與決定財政資金的投向,監(jiān)督和規(guī)范財政資金的使用。財政是稀缺資源,怎樣配置使用才能更加切合實際、體現(xiàn)民情、貼近民意、符合民愿、順應民心,參與式預算正是這樣一種實踐!睏钚l(wèi)澤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