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調整了百分之零點五的存款準備金率,是不是意味著宏觀經濟政策轉向?有著“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稱的厲以寧昨日在北京舉行的網易財經經濟學家年會上做主題演講時,在最后拋出了上述問題。他隨即自己回答說,“我看不出來”。 厲以寧稱,上述舉措仍然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范圍之內,目前不宜過快改變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對于近期有關通貨膨脹的大討論,厲以寧說,從目前情況來看,無論生產資料的價格指數,還是消費品的價格指數,都沒有恢復到過去的水平,通脹跡象還未出現(xiàn),但一定要預防、要警覺。 厲以寧提到,對待通脹,緊縮政策不是萬能的,即使有需求拉動通貨膨脹的成分,也不一定只能靠緊縮,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可以松緊搭配,不必一定“雙緊”。 他分析,假定是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緊縮政策是有效的;假定是成本推進式的通貨膨脹,緊縮沒有太大用處,因為成本推進的問題需要增加供給才能解決,需要降低原材料價格、降低糧食價格才能解決;假定是國際輸入型的通脹,緊縮更沒有用。 厲以寧認為,貨幣政策在中國來說主要是三個工具:信貸規(guī)?刂、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利率的調整,公開市場操作在中國還不是太重要。 他指出,上述貨幣政策工具同樣可以松緊搭配,甚至可以采取結構性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不應只靠總量的調節(jié)。比如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可以東、中、西部分開算,東部提高一點,西部、中部不變,西部甚至還可以再降一點。 厲以寧還打了個形象的比喻。他說,中國經濟好比一輛汽車,這輛汽車的特點是剎車容易啟動難,剎車是很靈的,一踩剎門一下就停了,可是你要啟動它,油門踩半天它也不一定能啟動,為什么?因為剎車的主動權在政府,政府把財政閘門一關、后備閘門一關,兩個閘門一關,“咔”一下,經濟就剎住了。 他特別強調,中國經濟最怕的不是通貨膨脹,最怕的是“滯脹”。中國的滯脹和外國的滯脹是不一樣的,中國只要降到6%以下就滯脹了,因為降到6%,失業(yè)就會大量出現(xiàn),這就是中國特色。 厲以寧的結論是,在目前情況下,還應該更進一步地觀察形勢,防止通貨膨脹到來,但更應該防止的是滯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