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xié)委員、廣東祈福集團董事長彭磷基,就政府如何對待上訪問題發(fā)表意見,觀點鮮明,語驚四座。他說,“許多地方政府官員為了‘息事寧人’,對一些依法本該采取訴訟、仲裁解決,卻假借上訪鬧事人的請求,要求財力較強的一方當事人犧牲自身合法利益,來滿足這些上訪者的諸多不合理要求,以圖阻止上訪者的鬧訪行為,最終形成鬧訪者不減反增的局面。”(3月11日《南方日報》)
今年“兩會”上,富人委員的驚人之語實在是太多了:有說釘子戶導致房價上漲的,有建議取消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筆者注意到,與張茵、穆麒茹的麻辣燙語錄遭抨擊一樣,彭磷基委員也遭到了網友炮轟。
其實,彭磷基委員并不是第一次被網友炮轟。去年“兩會”期間,他對房地產價格應該繼續(xù)保持大幅上漲的判斷,一時之間成為廣大網民眾矢之的。
彭磷基為何不怕犯眾怒呢?在筆者看來,作為房地產開發(fā)商與富人階層的代表,彭磷基委員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話并不奇怪。套用一句流行語,“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尊重你說話的權利”。
應該說,“不能犧牲富人利益遷就上訪”的觀點本身并沒有錯。站在一名老板的角度,百姓上訪,的確給政府與老板帶來一定的壓力。提醒百姓通過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建議政府公平、公正處理百姓與老板之間的利益沖突,無可厚非。但是筆者認為,富人也好,窮人也罷,都應該在法律框架內公平博弈,扮演裁判者角色的政府既不能為了遷就窮人而犧牲富人利益,也不能對富人侵犯窮人利益視而不見。
就拿彭磷基委員所在地房地產行業(yè)來說,應該承認,現實生活中,確有人無理取鬧,要挾政府與開發(fā)商,漫天要價。但是拆遷房子到底該補償多少,到底算不算犧牲富人利益,應該依照法律法規(guī)辦事,由當事雙方展開充分博弈,不能由開發(fā)商自說自話,不能片面地把百姓上訪維權成功理解為政府讓富人犧牲利益。事實上,除了政府依法主持公道,維護上訪百姓利益以外,一些地方政府充當資方利益代言人,截訪、控訪的例子并不在少數。彭磷基委員對此又該如何解釋?
無數事實表明,除了極少數人無理取鬧、不明真相外,絕大多數人都是在有疑難問題遲遲不能解決的情況下,才會選擇上訪。就拿拆遷上訪來說,但如果政府依法維護被拆遷人的權益;開發(fā)商與被拆遷人平等對話、公平博弈,依法給予合理補償,他們何苦要上訪呢?
如果政府讓富人犧牲利益遷就上訪的說法成立,那么一些開發(fā)商野蠻拆遷、欺詐拆遷、偷偷摸摸拆遷,又是在犧牲誰的利益呢?百姓賣房子,難道只能被動接受開發(fā)商的“一口價”?再說,如果真的有人胡攪蠻纏、惡意上訪,開發(fā)商完全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化解矛盾,區(qū)區(qū)幾個上訪者真能斗過開發(fā)商大鱷嗎?
前不久,新疆烏魯木齊市委書記栗智公開表示,“80%以上的上訪者是有道理的。其中,拆遷安置的上訪事件占到一半以上。因拆遷引發(fā)的重大上訪事件多數是由于對被拆遷人的補償不能及時到位造成的!
筆者注意到,栗智書記的觀點受到了普遍歡迎,還有人認為,上訪有理的比例遠遠不止八成。事實上,上訪維權,多是迫不得已而為之。換言之,先是富人侵犯了窮人利益,逼迫窮人犧牲權利,后來才有窮人告狀,政府讓富人讓步,適當作出“犧牲”的故事。彭磷基委員又怎能以偏概全,僅憑政府維護上訪百姓的利益,讓富人拿出一點點本來屬于窮人的利益出來還給窮人,就說政府是在犧牲富人利益遷就窮人上訪呢?
在筆者看來,富人階層如果不能在與民爭利的問題上擺正心態(tài),與百姓在法制軌道上平等博弈,僅僅因為窮人不愿意任人宰割,完全被動接受富人的安排,就在“兩會”上借政協(xié)委員的身份,單方面釋放話語權,向公眾輿論“大倒苦水”,放出“政府讓富人犧牲利益遷就上訪”的煙霧彈,不僅可笑,而且根本無助于化解矛盾,改變公眾對富人群體的印象。只會加速富人話語與窮人話語斷裂,導致雙方心理隔膜加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