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 Introduction |
周天勇: |
男,1958年生,經濟學博士,教授,中共中央黨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1980年從青海省民和縣考入東北財經大學(原遼寧財經學院)基本建設經濟系,1992年獲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4年調入中共中央黨校執(zhí)教和從事研究至今。
社會兼職有:中國城市發(fā)展研究會副理事長兼城市研究所所長,國家行政學院、北京科技大學、東北財政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等教授,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咨詢專家。 研究領域為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宏觀經濟、經濟發(fā)展和增長、勞動經濟、中小企業(yè)、金融風險、城市化、國企改革、農業(yè)經濟等。在上海三聯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有《勞動與經濟增長》、《效率與供給經濟學》、《金融風險與資本社會化》、《中國經濟命運與前景的深層次思考》、《新發(fā)展經濟學》、《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國有企業(yè)改革攻堅》、《現代國有資產管理體系模式》、《走出決策的經濟誤區(qū)》、《走出發(fā)展的體制障礙》、《中國:經濟運行與結構轉換》和研究生用《高級發(fā)展經濟學》等專著和教材。 在全國一流經濟學刊物《經濟研究》上發(fā)表有“中國特殊的低效率通貨膨脹”、“國有企業(yè)對銀行的債務危機及其解決思路”、“改革面臨重大轉折:從國家借貸經濟轉向社會資本經濟”、“高負債發(fā)展模式的金融風險”、“總需求不足的深層梗阻及其擴張途徑”、“債轉股的流程機理和運行風險”、“西部大開發(fā)的經濟學思考”、“托達羅模型的缺陷及其反向的政策義“、“中小企業(yè)在經濟運行和增長中的作用機理“等10多篇論文。另在《管理世界》、《財貿經濟》、《中國工業(yè)經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各類報刊和內參上發(fā)表400多篇論文。在《中央黨校內參》、《人民日報內參》、《中國社科院要報》等發(fā)表的一些內參得到了國家有關領導的重視。 近年來就國家整體負債、公平與效率、政府各部門收費、財政體制、官民供養(yǎng)比、水電開發(fā)、中國增長的危機等方面發(fā)表的文章,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關注!
|
|
|
|
|
| ·從調整財富結構入手解決收入分配問題 2012-03-30 | 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教授認為,光從再分配的角度進行改革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他提出還需要從調整創(chuàng)造財富結構入手來解決收入分配問題。 | | | ·實現宏觀調控的根本性轉變 2012-03-05 | 現在,我們的居民收入占經濟總量的比例太低,財政收入增長速度每年都遠遠高于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稍有數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國民收入中政府收入分配比重會越來越高,居民收入分配比重會越來越低,結果必然是國富民窮。 | | | ·改善分配結構從“創(chuàng)造蛋糕”開始 2012-02-29 | 除了再分配,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調整創(chuàng)造蛋糕的結構,不光是創(chuàng)造電廠這些大的蛋糕,要把創(chuàng)造蛋糕的要素結構部分調整過來,鼓勵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小微企業(yè),讓更多的勞動參與到創(chuàng)造財富的過程中。 | | | ·公正地看待過去30年發(fā)展成就 2011-06-29 | 我們不能因為新的問題,以局部而論全局,以新出現的問題而不見過去艱苦的努力,從而去否定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前仆后繼的奮斗,以及看不見實實在在發(fā)生了的朝著現代化的巨大變化。看待過去,要客觀和公正。 | | | ·高房價的治本之策 2011-04-07 | 目前的房價調控措施,效果究竟如何,尚且有待觀察,但這些并非治本之策,應該考慮如何進行根本性改革。我個人認為,根本性的方案主要有四個方面。 | | | ·收入分配改革要解放思想和科學研究 2011-02-28 | 未來要較好地解決分配不公問題,要富裕人民群眾,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即分析問題和思考辦法要從傳統(tǒng)的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 | | |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夢 2011-02-11 | 中國未來的發(fā)展要走自己的道路。如何走?我們這樣人口眾多的一個民族,干一些大事,需要中國精神。這種中國精神,根植于中國人對未來的希望和夢想,來源于中國人對21世紀生活和發(fā)展的憧憬和企盼,來源于對這種夢想的追求。 | | | ·如何合理限定中國宏觀稅負水平 2010-11-01 | 從“十二五”時期財稅改革的展望來看,筆者以為:首先,要形成統(tǒng)一完整的國家財政收入體系;其次,要合理限定中國宏觀稅負水平,不能一任該水平持續(xù)快速上漲。 | | | ·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歷史和時間原因 2010-09-24 | 收入分配和財富分布差距是怎樣形成的,有一部分是歷史的原因,并且,財富的再收益和積累在時間過程中,出現了馬太效應。 | | | ·中國社會主義共同富裕五大基本任務 2010-02-05 | 社會主義共同富裕不是空中樓閣,也不是中國共產黨人空洞的口號,要使人民信任我們,就需要看到社會和經濟變遷的規(guī)律和大趨勢,要有新的思路,制定新的戰(zhàn)略,拿出實實在在的能縮小三大差距的新的辦法 | | | ·面對未來,生活和發(fā)展方式必須改變 2010-07-23 | 中國在未來的30年中,將消耗全球50%左右的石油、天然氣、鋼鐵等資源,形成全球50%甚至更多的碳排放。面對如此嚴峻的未來,我們在發(fā)展及生活方式與資源環(huán)境的關系方面,應當選擇什么樣的道路呢? | | | ·劉易斯拐點還未來到 2010-08-26 | 劉易斯拐點沒有來臨。當中國劉易斯拐點來臨的時候,大約是城市化推進70%以上時。因此,劉易斯拐點來臨,恐怕要等到2020年以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