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 Introduction |
遲福林: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院長。
|
|
|
|
|
| ·人口城鎮(zhèn)化需要回答四個關鍵問題 2013-08-13 | 城鎮(zhèn)化是消費釋放的主要載體。在消費結構升級拉動的城鎮(zhèn)化呈快速發(fā)展的大趨勢下,需要充分估計人口城鎮(zhèn)化帶來的消費需求釋放以及消費結構升級的客觀趨勢。 | | | ·改變競爭性地方政府的增長方式 2013-08-09 | 競爭性地方政府的增長模式雖然在短期內刺激經濟增長中仍會發(fā)揮重要作用,但是會使經濟轉型和社會轉型的矛盾和危機因素積累下來,給中長期發(fā)展埋下更大的隱患,并成為經濟社會轉型的突出矛盾。 | | | ·積極推進人口城鎮(zhèn)化 2013-07-17 | 解決城鎮(zhèn)化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城鎮(zhèn)化質量,需要創(chuàng)新政策和體制,積極推進人口城鎮(zhèn)化,有效釋放城鎮(zhèn)化擴大內需的巨大潛力。 | | | ·改革攻堅,要防三種“取代” 2013-06-13 | 防止以增長取代轉型、以政策調整取代改革、以“小修小補”的改革取代深層次改革,是改革步入深水區(qū)后需要走出的三個認識誤區(qū)。 | | | ·關鍵是推進人的城鎮(zhèn)化 2013-05-15 | 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便是如何解決城鎮(zhèn)化質量不高、不可持續(xù)的矛盾和問題,這就需要以人的城鎮(zhèn)化為主線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 | | | ·改革的當務之急是政府轉型 2013-02-19 | 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就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關鍵。未來5至10年“五位一體”全面改革的關鍵和重點仍然是行政體制改革。 | | | ·機遇潛力紅利:十八大后的轉型與改革 2012-12-31 | 我們說“改革是中國的最大紅利”,就在于抓住國內巨大需求潛力釋放的最大機遇、發(fā)掘人口城鎮(zhèn)化的最大潛力,直接取決于重大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的實質性突破。 | | | ·形成6億中等收入群體的轉型與改革 2012-12-06 | 作為一個轉型與改革的大國,實現2020年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的目標,主要取決于未來3~5年轉型與改革的進程。 | | |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夯實體制基礎 2012-11-30 | 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這一目標,從現實的情況出發(fā),未來幾年我國迫切需要加快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盡快夯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基礎,完善體制保障。 | | | ·抉擇:走向公平可持續(xù)的市場經濟 2012-05-07 | 中國的轉型與改革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迫切要求市場化改革導向的戰(zhàn)略性轉變,走向公平可持續(xù)的市場經濟。實現這一轉變,決定著中國轉型與改革的成敗,決定著中國中長期的經濟增長前景。 | | | ·消費主導的戰(zhàn)略選擇 2012-04-06 | 未來5—10年走向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需要加大以消費為主導、以公平與可持續(xù)為目標的二次轉型與改革的力度。與一次轉型與改革相比,這更具有歷史挑戰(zhàn)性。 | | | ·盡快出臺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 2012-03-05 | 需要把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作為“十二五”改革的重點,并建議年內盡快出臺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 | | | ·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與戰(zhàn)略選擇 2012-01-16 | 走向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既是短期政策的著力點,又是中長期的戰(zhàn)略選擇。擴大內需、拉動消費,釋放城鄉(xiāng)居民消費的巨大潛力,逐步使國內市場總體規(guī)模位居世界前列,可以為我國未來5~10年保持8%的增長奠定重要基礎,對世界經濟再平衡發(fā)揮重要作用。 | | | ·頂層設計要對利益關系“動刀子” 2011-08-17 | 今天,改革進入深水區(qū)。第二次轉型與改革更多涉及包括行政體制在內的存量制度變革,涉及社會需求結構變化、利益關系調整和利益博弈,其深刻性和復雜性遠超第一次轉型與改革。 | | | ·以政府轉型為重點改革中央地方關系 2011-08-10 | 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面臨著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例如:要不要下決心改變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要不要改變以經濟總量為導向的中央地方關系,要不要確立以公共服務為中心的政府轉型目標。 | | | ·改革的新形勢與頂層設計 2011-06-20 | 從實踐看,近幾年改革盡管在某些方面有所進展,但一些重要領域的改革未能有大的突破,效果不盡如人意。由于相關改革的滯后,發(fā)展方式轉變在多方面尚未有實質性突破,某些方面的矛盾仍在不斷積累和深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