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美元兌人民幣的中間價報6.1190,市場交易價收盤在6.2046。而在2013年12月31日,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為6.0969,市場交易價則在6.0537。在接近一年間,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升值0.36%,而市場交易價格則上漲2.49%。
如果分別看中間價和市場實際交易價,會對過去一年人民幣走勢得出截然不同的判斷。從市場交易價格看,2014年是人民幣匯改以來首次出現(xiàn)明顯貶值的一年。同時,人民幣的市場交易價格在全年多數(shù)時間位于中間價格以下,也是長期以來很少見的現(xiàn)象。所以,有分析認為人民幣匯率已經出現(xiàn)拐點。
但是,人民幣的真實匯率不能這么簡單地看。在2014年年初,全球包括中國國內,幾乎一致認為2014年人民幣將升值,美元兌人民幣有很大的概率跌破6.00關口。為了消解正在自我加強的預期,有關管理部門在每年年初當中國的外貿和PMI等數(shù)據不理想的時候,會突然將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大幅調低,扭轉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2014年年初,有關部門就這么做了一次,這個目的達到了。一年來人民幣匯率走貶,所謂的“拐點”正是源于那個時候。
以上只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如果考慮人民幣的綜合走勢,人民幣實際上兌諸多貨幣是升值的。東航金融公司編制的全面反映人民幣綜合匯率的實時“人民幣指數(shù)”在2014年全年是上漲的。官方人員說人民幣在2014年是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強貨幣,是有依據的。
從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市場也不宜對于人民幣做出貶值的預期,而有關方面也要避免提出這樣的政策導向。目前全球的貨幣匯率的波動加劇,新興經濟體爆發(fā)貨幣危機的潛在風險在增大。最近爆發(fā)了盧布危機,對于金融系統(tǒng)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歷史上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也是從貨幣危機開始并傳導到金融系統(tǒng)和實體經濟的。如果人民幣形成了廣泛的貶值預期,最終可能自我強化,最后傳導到實體經濟并深深傷害中國的實體經濟。
從現(xiàn)實來看,人民幣的正負因素實際上相當,未來人民幣走勢將比較穩(wěn)定。正面的因素在2015年還會繼續(xù)起作用。人民幣強勢的主要原因,是中國長期的、巨額的貿易順差導致的。2014年直至2015年,顯然中國仍然有很大的貿易順差存在;镜慕洕鷮W原理告訴我們,貿易順差是促進貨幣升值的因素。對于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其決定性作用的是中美貿易狀況,目前中國對美國仍然存在巨額的貿易順差,這將決定美元兌人民幣不可能出現(xiàn)長期性的升值趨勢。另外,巨大的外匯儲備也是確保人民幣穩(wěn)定的重要依靠。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抑制人民幣升值的因素也在出現(xiàn)。首先是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過去粗放式的超高增長階段,貿易順差、外匯儲備,也將告別高速增長的態(tài)勢。人民幣也必將終結過去的強烈的、單向的升值趨勢,而進入穩(wěn)固和適度震蕩的新常態(tài)。
2014年人民幣實際上就已經進入了有升有貶、適度震蕩的態(tài)勢。除了年初那一次人民幣的暴跌是有關部門有意引導以外,從2014年5月開始,市場的力量開始發(fā)揮作用,人民幣開始了連續(xù)6個月的升值,而從11月開始,人民幣又有所貶值。這個期間,美元兌人民幣市場交易價格基本上圍繞6.17-6.18軸心在上下1.5%的幅度內震蕩。所以,人民幣未來處于基本穩(wěn)固的狀態(tài),以某一個區(qū)間為中心進行幅度溫和的震蕩,將是大概率事件。上述預測是基本面決定的。同時根據歷史和技術面的分析,未來這個中心區(qū)間或就在6.15附近,上下各有2%-3%左右的波動幅度。而從現(xiàn)實需要來看,人民幣在此區(qū)間做溫和的震蕩,也是最有利于中國經濟走勢的。因為中國經濟要抵御貨幣危機的風險,加上人民幣要履行伴隨中國經濟走出去的任務,人民幣出現(xiàn)單向的貶值趨勢顯然是達不到目的。而中國經濟下行,如果人民幣過快和過高地升值,也不利于中國經濟轉型期的過渡。那么,考慮到有關部門強大的調控能力,將美元兌人民幣的中間價穩(wěn)固在某一適當?shù)乃缴鲜强梢宰龅玫降,這樣人民幣不會出現(xiàn)暴漲暴跌的現(xiàn)象。
因此,決定人民幣匯率的正負因素實際上是相當?shù),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判斷,未來一段時間,至少在2015年,人民幣的中間價還會大致維持在目前的水平上,市場交易價格會圍繞這個中心區(qū)域做幅度溫和的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