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聯儲將于10月底結束近六年的量化寬松政策,美聯儲內外對于何時啟動首次加息的爭論日益升溫,但這并沒有打亂美聯儲主席耶倫擴大就業(yè)的既定政策步伐。在剛剛結束的9月份貨幣政策例會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耶倫重申美國就業(yè)市場并未完全復蘇,美聯儲在量化寬松政策結束后仍將維持超低利率相當一段時間,并不急于提前啟動加息。
觀察人士認為,耶倫的成長經歷、學術背景和領導風格意味著她比前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更為關注失業(yè)問題,更加愿意采用強力的寬松貨幣政策來降低失業(yè)率,對通脹的容忍度也更高,推遲加息的可能性更大。
耶倫在今年2月就任美聯儲主席后的首次公開演講就是探討失業(yè)問題,解釋美聯儲如何能夠促進就業(yè)市場更強勁復蘇。她在演講中特別講述了三個芝加哥藍領工人失業(yè)的故事,揭示抽象的失業(yè)率統(tǒng)計數字背后普通民眾生活的艱難。她在后來接受《紐約客》采訪時說,她想借此傳遞的信號是,解決失業(yè)問題是美聯儲的使命之一,雖然貨幣政策要通過金融市場發(fā)揮作用,但美聯儲的政策目標是幫助普通民眾而不是華爾街。
對于廣大的美國中低收入家庭來說,這場金融危機遠未結束,由于收入持續(xù)下滑,他們并未切身感受到美國經濟已然復蘇。美聯儲日前公布的消費者金融調查顯示,2010至2013年間,美國經濟平均增長2.1%,但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下降5%,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生活在最底層的2500萬美國人家庭財富凈值的中值僅為6400美元。
經濟危機對普遍民眾的影響、經濟危機與金融體系的關聯、經濟政策如何幫助普通人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耶倫的腦海并伴隨其成長生涯。1946年,耶倫出生于紐約布魯克林區(qū)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位家庭醫(yī)生,母親個是對金融有興趣的小學教師。耶倫的父母都曾經歷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磨礪,這也影響到她思考世界的方式。她后來選擇進入布朗大學和耶魯大學攻讀經濟學學士和博士,并師從已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托賓,學習研究經濟政策如何影響普通民眾福利。
上世紀80年代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時,耶倫和她的丈夫、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洛夫都對研究失業(yè)問題表現出了極大興趣。他們對失業(yè)現象的原因、機制和對策以及經濟衰退時期就業(yè)市場模式進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效率工資理論,認為工資粘性的存在使得貨幣刺激可以推動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yè)。
進入上世紀90年代,耶倫開始從單純的學術研究走向美聯儲政策實踐,堅信美聯儲可以為促進就業(yè)做得更多。1994年至1997年,她被任命為美聯儲理事;2004年至2010年,擔任舊金山地區(qū)儲備銀行行長;2010年,出任美聯儲副主席,成為伯南克的得力助手和量化寬松政策的主要設計者之一;2013年10月,被奧巴馬總統(tǒng)提名為新的美聯儲掌門人。
耶倫繼承了伯南克鼓勵美聯儲內部公開辯論和決策時尋求廣泛共識的做法,但她比伯南克更顯強硬,更愿意堅持捍衛(wèi)自己的觀點。近幾個月來,盡管不少“鷹派”官員強調美國就業(yè)市場已大幅改善,呼吁美聯儲提早考慮加息;但耶倫仍反復強調,美國就業(yè)市場并未完全復蘇,仍然有太多求職人員找不到工作。她指出,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8月份失業(yè)率為6.1%,遠高于美聯儲官員所預計的5.2%至5.5%的長期正常水平。
耶倫多次強調,當就業(yè)市場遠未充分復蘇,而通脹率又低于2%的目標時,美聯儲應將擴大就業(yè)作為貨幣政策的核心目標。根據美聯儲的最新季度經濟預測,未來三年美國失業(yè)率將逐步下降,同時通脹率將一直保持在2%以下,這意味著美聯儲可以在不引發(fā)通脹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崗位。
對于市場普遍關注的何時啟動加息,耶倫持尤為謹慎的態(tài)度,稱一切取決于美國經濟形勢發(fā)展。她強調,受金融危機影響,那些阻礙美國經濟增長的“逆風”因素只能緩慢消退,加之美國家庭對收入增長的預期不及以往會抑制消費支出,美國經濟復蘇仍然需要比正常時期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支撐。
這意味著美聯儲過早加息的成本要高于較晚加息的成本,對于耶倫來說,她更加愿意應對通脹而不是另一場經濟衰退。她希望,當美聯儲啟動加息時,美國經濟復蘇和就業(yè)市場已恢復到令其滿意的程度,足以承受收緊貨幣政策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