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公安廳30日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披露,2014年以來,廣東省公安廳將打擊食品藥品和制售假犯罪列為重點整治行動之一,連克大案,成功偵破潮州市博大食品有限公司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案,查扣該公司生產的含有“三聚氰胺”的成品酸奶片糖12.05噸,半成品酸奶片糖13.5噸。
這一新聞令人關注,皆因案件的主角乃是赫赫有名的“三聚氰胺”。這個幾乎摧毀國產奶粉行業(yè)的魔頭,制造了轟動全國的“毒奶粉”事件,居然在銷聲匿跡數(shù)年之后,死灰復燃再次悄然現(xiàn)身,如何不讓人感到震驚!
如今,距離2008年“毒奶粉事件”已過去6年之久,當初的整頓要求就是徹底銷毀涉案問題奶粉,禁止回流到市場里?墒牵缭2010年時,媒體就相繼曝光上海、陜西、山東、遼寧、河北、甘肅、青海、吉林等地“三聚氰胺”含量超標事件,涉案“毒奶粉”所用原料均是2008年未被銷毀的問題奶粉,一度引發(fā)公共輿論狂潮,質疑問題奶粉的銷毀流程存在漏洞,進而在全國再次掀起清查銷毀問題奶粉的整治行動。
而在此次廣東省所破獲的含有“三聚氰胺”的酸奶片案件中,查獲成品和半成品共計25.55噸之多,但這只是尚未銷售出去的產品,那么已經(jīng)銷售掉、被消費者吃掉的又有多少呢?當然,公眾最關心的則是“三聚氰胺”酸奶片對人體的危害性有多大,是否跟“毒奶粉”的影響類似?至于“三聚氰胺”酸奶片的原料來自何處,跟2008年的問題奶粉有無瓜葛?亦是一個非常大的懸疑。
顯然,廣東省公安廳的新聞發(fā)布會太過簡單,只粗略介紹了案情,卻沒有公布具體細節(jié),難以讓公眾有更清晰的了解。由于食品安全問題涉及到全體國民的身體健康,而酸奶片的主要消費群體,亦是兒童為主,更加令人感到不安和恐慌。因此,基于此案關系重大,廣東省公安廳理應進一步公布真相,諸如涉案產品的銷售情況、銷售范圍、涉案人員、原材料來源等細節(jié),以給公眾一個完整的交代。
同時,“三聚氰胺”重出江湖一事,亦引發(fā)公眾猜測,2008年的問題奶粉是否都徹底銷毀了。那么,為了搞清楚真相,各地政府亦應公開相關證據(jù),將問題奶粉的銷毀情況公之于眾。如果“三聚氰胺”酸奶片的原料來自于“毒奶粉”,那就要倒溯源頭,追究當初負責銷毀問題奶粉的責任人。而如果原料跟2008年的問題奶粉無關,亦要查出“三聚氰胺”的來源,讓真相水落石出,讓違法者承擔應有的法律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