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開幕,千里之外的香港輿論格外重視。會前有關指標、政策的猜測和分析就不絕于耳,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一出,當即成為解讀重點,多家媒體都是辟出多個專版,條分縷析,詳加研判。就經濟話題而言,總括起來香港媒體議論最多的一是增長指標,二是改革舉措。
7.5%,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這個指標是有些超出業(yè)界預料的。原來大家都以為,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強、改革力度加大、外部經濟環(huán)境看不到改善空間的形勢下,主政者會給自己留下一個較寬松的施政空間和改革環(huán)境,會定一個有彈性的增長區(qū)間。這次增長目標一出,議論蜂起。
有港媒評論說,“考慮到改革議程和環(huán)保制約,今年7.5%的增長目標‘有點激進’,由于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qū)’,在新舊發(fā)展矛盾交織下,要實現(xiàn)所定的增長預期目標,看來會遇到較去年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痹诟勖娇磥恚捎诟母锛t利無法短期內源源實現(xiàn),而過去粗放發(fā)展過程中所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卻集中釋放;加上結構若要有效改革,必須把投資增速降下來,這些發(fā)展制約,使得今年GDP增速即使能達到預期目標,恐怕也未必能夠一帆風順!
有分析則更看重“7.5%”這個目標所蘊含的“信號”意義:“目標雖與去年維持不變,但背后有玄機,今年是‘預定目標’,主要是向市場發(fā)出穩(wěn)定訊號,為改革預留空間!薄敖衲甓ㄔ7.5%水平,意在穩(wěn)定預期。特別是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發(fā)達經濟體好轉,但新興經濟體面臨增速下滑、貨幣貶值、通脹上升等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釋放穩(wěn)定訊號格外重要!蓖瑫r,“預定目標”的“預定”二字也表明了目標的彈性,“但與過去有所不同,增加‘預定’二字,意思是數(shù)字并非一定要完成的‘緊箍咒’,若是最終增長7.7%,或是7.3%都可接受。”
金融風險、債務風險一直是香港財經媒體關注的重點,對金融改革與風險防范的關系討論也較多。在評論政府工作報告時,有媒體還聯(lián)系這幾天爆出的上海超日太陽能企業(yè)債“違約”事件,認為“不僅突顯當前信用風險升溫,且一定程度反映出中國經濟結構改革的迫切性與險阻。由于企業(yè)信用風險上升,預料銀行的信貸和投資將傾向安全保守,一旦資金供給趨緊,有可能削弱社會融資規(guī)模的增長,從而加劇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薄
“改革”是今年的重中之重,這是會議之前媒體的共同觀點。多家媒體指出“事實上,李克強的首份工作報告中改革才是主軸,在2014年重點工作中,他將改革列為今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務,透露政府今年工作將主要圍繞平衡改革與增長的關系,包括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抓好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發(fā)展混合制經濟等。”
有港媒細數(shù),李克強報告中共用了77個“改革”,對破除阻力、推進改革的表述也分外有力度。在港媒看來,由于此前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改革大方向多有定論,此次報告中的改革內容重點在于能否取得成效,“很顯然,一系列改革政策能否取得成效,關鍵在于能否打破眾多固有利益集團的顯性與隱性阻撓。”“今年如何在穩(wěn)增長的同時,推行各項改革,對習李政府無疑是重大考驗。”
今年發(fā)展和改革的任務都很重,發(fā)展要保持一定速度必然期望改革釋放出相當“紅利”,特別是央企、國企占比較多的領域開放給民企、市場帶來發(fā)展良機是香港財經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港媒認為,今年中央預算投資增長率僅4.6%,不僅低于去年的8.7%,也低于GDP增長目標7.5%,此舉反映中央欲進一步減少以往地方政府主導的基建模式。這或隱含中央引進民企加入發(fā)展經濟的決心。隨著更多鼓勵民資投資民生建設的措施推出,相信中央會以減少政府投資拉動經濟為長遠目標。
總之,多數(shù)香港媒體認為,報告提出的目標和各項制約因素“率真”,期望今后在“落實”上下功夫,代表性言論如“李克強描繪的2014年中國經濟發(fā)展藍圖,雖不至盡善盡美,但相對于其他全球主要經濟體來說,中國經濟倘若能夠保持中高速增長,而通脹亦控制在溫和水平,則可算是不錯了!不過,正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多番強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制定的各項經濟發(fā)展目標,能否有效落實?”至于如何落實,港媒對李總理個人報以相當?shù)钠谕骸耙磺幸唇衲陣鴥韧饨洕蝿莅l(fā)展能否配合,以及李克強個人的施政手段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