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1日)深市8只新股上市,除了炬華科技外其余7只新股走勢出奇一致,一天交易下來成交四次:第一次是集合競價,漲幅20%;第二次是停牌一小時后,再漲20%,這也是交易所規(guī)定的首日上市最高限價;第三次為14時57分,還是這個價格;第四次就是收盤時最后的競價,還是這個價格。
顯然,這些新股的漲幅因受到限制而出現(xiàn)不能正常交易的情況,其中我武生物作為最熱門的新股受到投資者最猛烈的追捧。如果不出意外,今日我武生物仍然會保持較強的走勢,能否正常交易仍是未知數(shù)。對于昨日的新股上市走勢,投資者不禁要問,如此真的達到了管理層限制炒新的預期嗎?
昨日正常交易的新股炬華科技,并沒有觸動任何停牌條件,也就是說,炬華科技并非因為交易限制而理性交易。其他7只新股也沒有因為交易所的交易限制而未遭爆炒。不管是否限制漲幅,投資者總要把新股定價推高到大家認可的位置,所謂的上市首日漲幅限制,只不過是延緩了這一進程而已。
能不能不對新股開盤價的漲跌幅加以限制,讓買家和賣家通過充分的報價,得出一個由市場自己認定的交易價格,然后管理層可以以這個開盤價為基礎(chǔ),對其后的漲跌幅做出限制,以規(guī)避股價的暴漲暴跌?假如投資者認可我武生物應(yīng)該定價40元,那么其開盤價可能就是40元,然后管理層可以將我武生物上市首日交易的價格區(qū)間定為36-44元,這也是投資者習慣使用的漲跌停板,盤中不再暫停交易,這樣一天下來的交易都是有意義的,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每天只有極短的四次成交機會。
調(diào)控市場不是限制市場,更不是強迫市場。該漲的怎么攔也攔不住,該跌的想不跌也不行。一天四次的交易記錄,根本讓散戶投資者無從研判新股的投資價值,只能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想象加以揣測。技術(shù)分析本就是中小投資者惟一能夠不比機構(gòu)吃虧的研究方法,此時再被四根直線徹底蒙蔽,這也不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交易形式。如果能夠讓新股上市即正常交易,真的是一種保護中小投資者的舉措。
允許新股集合競價自由開盤,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競價。新股詢價充滿了太多“趣味性的故事”,這一定價總是被刻意地抬高或者降低,而且考慮到承銷商可以自主去掉10%-96%的“超高報價”,這中間的差別實在太大。只有真正到了上市集合競價,才是所有投資者在用自己的錢包給新股報價,也是新股正常交易前最真實的詢價。所以本欄認為,新股上市后的限制炒新,不應(yīng)該以發(fā)行價作為基礎(chǔ),而是應(yīng)該以自由產(chǎn)生的開盤價作為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