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三五互聯(lián)發(fā)布公告,稱收購對象中金在線上半年業(yè)績不如預期,可能會對公司重大資產購買方案構成重大的實質性影響,方案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及終止可能性。筆者認為,目前資產重組已淪為資本玩家炒作股價的幌子,此風當剎。 三五互聯(lián)自2月4日開始停牌,5月4日發(fā)布收購預案,公司擬以2.1億元收購中金在線100%股權,并在預案中稱
“考慮到標的資產歷史以及目前的業(yè)務發(fā)展狀況,公司預計標的公司未來三年有能力達到預測凈利潤數(shù)”。5月6日,三五互聯(lián)復牌后,股價連拉五個漲停板,6月26日和27日三五互聯(lián)董事長龔少暉通過其控制的公司趁機減持600萬股,套現(xiàn)5000多萬元。 其實,中金在線的實際控制人也是三五互聯(lián)監(jiān)事會主席,三五互聯(lián)對中金在線的實際經營狀況應該說了如指掌,現(xiàn)在卻說中金在線業(yè)績不行,收購由此可能泡湯,這讓人懷疑資產收購只不過是公司制造出來的股價炒作題材,其真正目的不過是二級市場的股價炒作。 在A股市場,上市公司只要公布資產收購等重組預案,炒家就會借題發(fā)揮,至于資產收購等重組最終是否成行,炒家并不在乎,他們只想利用制造出來的股價波動來謀取差價。為此,上交所專門下發(fā)《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信息披露工作備忘錄——第九號上市公司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信息披露(試行)》,規(guī)定要排查自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披露之日起至因本次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開始停牌之日止,前十大股東、前十大流通股東、交易對方及其他內幕信息知情人等在利空出臺前提前逃跑的內幕交易行為。 不過《備忘錄》僅局限于滬市,僅局限于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的交易,另外文件層次較低,僅是規(guī)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件。僅從規(guī)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角度,就想防止資本玩家利用重大資產重組做幌子然后推高股價再趁高減持的資本新玩法,這非常困難,筆者認為應該出臺更為嚴格且有剛性的舉措,來彌補其中漏洞,建議:要防止大股東在敏感期將燙手山芋轉給其他不知情的投資者,可規(guī)定,如果上市公司宣布重大資產重組方案,那么在此之后,至股東大會審議議案前的敏感期內,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和前十大流通股東如果拋售股票,而后來重大資產重組卻宣布終止,那么拋售股票獲得的差價應歸上市公司所有,差價指實際賣出價與宣布重組方案終止后一段時間內股價平均值的差價。 另外本案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那就是與資產收購等資產重組消息相伴生的市場操縱。資產收購對上市公司內在價值有一點影響,但一般影響并不大,尤其上市公司收購資產往往需要付出巨大溢價代價,因此在成熟市場,實行資產收購一方的股價往往會因此下跌,但A股市場就是這么神奇,不管是重大重組還是一般重組、不管是實質利好還是實質利空,只要有點風吹草動,炒家都要爆炒一番,一些公司在重組消息披露后出現(xiàn)連續(xù)“一字”無量漲停,應非普通投資者所為,而應是主力借題發(fā)揮炒作,這涉嫌股價操縱。 綜合來看,目前上市公司搞假重組的越來越多,上市公司與炒家聯(lián)合,上市公司炮制資產重組消息,炒家負責股價運作,資產重組最終是否成功,本來就有一些不確定因素,這成為有關方面擺脫資產重組失敗責任的最好借口。但是資產重組消息的發(fā)布以及資產重組失敗消息的公布,加上炒家對股價操控引導,卻可以引起股價的暴漲暴跌,一些內幕信息知情人、內幕信息制造者以及市場炒家,他們基本知道資產重組的最終結局,屢屢利用這些內幕信息低吸高拋漁利。因此,對利用真假資產重組進行股價操縱、內幕交易的行為,必須加大打擊力度,否則長久以往,市場將陷入畸形炒作局面,難以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什么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