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節(jié)后,A股遭遇1949點反彈以來的最大幅度的調整。上證指數(shù)2月21日跌2.97%,創(chuàng)15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20日均線和30日均線均失守。投資者不禁要問:本輪反彈被視作藍籌股價值投資的勝利,那么,此番調整是否意味著價值投資只是“曇花一現(xiàn)”? 現(xiàn)有的調整中,幾乎稱得上“成也銀行股,敗也銀行股”。銀行股在春節(jié)前兩個交易日率先開始調整,節(jié)后成為領跌的行業(yè)板塊。截至2月21日收盤,民生銀行短短6個交易日較本輪行情的高點回落了17.97%。同期,浦發(fā)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等分別回落了16.71%、14.00%和14.24%。 此次銀行股回調的“導火索”之一,是H股市場上的外資拋售。香港聯(lián)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2月份以來外資機構持續(xù)減持中資銀行股,作為本輪行情領頭羊的民生銀行等中小銀行淪為減持的“重災區(qū)”。其中,摩根士丹利持民生銀行股份數(shù)量占H股股本的比例從去年12月14日的7.44%,下降至今年1月29日的4.83%。瑞銀集團總體持民生銀行H股比例從今年1月4日的6.32%減少至2月8日的5.97%。 外資拋售中資銀行H股,打壓了A股投資者對銀行股的看好,銀行股由此成為近日資金流出的主要板塊。僅在2月20日,銀行板塊居A股市場資金凈流出的首位,凈流出資金達9.84億元! 中資銀行股此次遭大量拋售,首先與外資機構獲利豐厚有很大關系。民生銀行H股從去年9月上旬最低5.35港元一路上漲至今年2月4日最高12.32港元,股價翻番,且上漲過程中并沒有像樣調整過,外資獲利盤的拋售毫不留情。其次,股價回調表明市場對銀行股投資價值存在分歧,低估值的優(yōu)勢無法完全掩蓋市場分歧。民生銀行宣布發(fā)行200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更是觸到了投資者擔心銀行股再融資的“傷痛”! 盡管有券商建議今年不折騰而堅定持有銀行股,但外資減持對投資者持股信心的挫傷,在銀行股的下跌走勢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在今年業(yè)績增長本身存在軟肋的情況下,外資減持容易導致銀行股成為投機的犧牲品,引發(fā)獲利資金爭相出逃。銀行股所占的權重大,其調整必然使得大盤受傷不輕。2月7日以來,藍籌股云集的上證50指數(shù)六連陰,累計跌幅達8.69%,超過深證成指同期5.31%的跌幅,就因為受累于銀行股跌勢難止。 低估值的藍籌股本該是大盤的“穩(wěn)定器”,以其盈利穩(wěn)定的優(yōu)勢而在市場波動中抗跌,但A股市場目前表現(xiàn)出的藍籌股快漲快跌,說明價值投資的理念遠未真正形成。 需要指出的是,銀行股上漲之初,就有基金公司人士對媒體表示,民生銀行大漲不是機構作為,江浙游資在頻繁參與銀行股炒作,F(xiàn)在民生銀行遭高位拋售,不僅有部分機構減持,而且與游資出逃有很大關系。此前抄底銀行股的資金并非都屬于戰(zhàn)略投資的長期行為,相當部分將銀行股的估值修復行情視作短線投機的機會! 截至21日收盤,上證50指數(shù)、中小板指、創(chuàng)業(yè)板指本輪反彈的成果分別為24.19%、29.40%、43.34%,大盤藍籌股的漲幅不敵中小盤股。這看似價值投資受挫,實際上,反映出價值投資的形成及其收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證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此前強調:“我們倡導理性投資理念,就是要鮮明地反對賺快錢、賺大錢、一夜暴富的投資心態(tài),深入推廣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買者自負’的理念!蓖高^郭倡導的理念,不難認識到:藍籌股應成為“長跑冠軍”,而不是追求“短跑冠軍”。短線暴漲夾雜投機炒作的成分,容易使得股價像乘坐
“過山車”。藍籌股價值投資的成果體現(xiàn)在中長期,眼下的股價回落并不可怕,因為估值優(yōu)勢仍是較強的支撐,也是未來投資價值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