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人民網報道,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日前在主持召開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改革調研工作座談會時說:“經濟的增長應當與收入增長同步,因為大多數人民群眾相對GDP的增長,更關心自己的收入”!叭绻覀兊腉DP無法讓人民群眾的收入增長,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發(fā)展,也不利于穩(wěn)定”。
“自拉自唱”的GDP,是普通民眾感受不強的GDP。這樣的GDP,是過分倚重經濟增長的產物,而這種增長方式又與相應的利益分配結構相關聯。因此,要增加普通民眾對GDP的感受度,就必須改變經濟增長方式,進而改變利益分配結構。
經濟增長方式與利益分配結構密切關聯,互為支撐,且隨著GDP數字的看好而強化著彼此的關聯度。在這樣的關聯中,受益于當下利益分配結構的既得利益者,是現行經濟增長方式的支持者,也是固化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力量。任何改變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的努力,都意味著有可能改變與此相關聯的利益分配結構的輸出。這就是當前一些既得利益者抵抗深化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原因所在。
大致公平的分配結構,具有天然的社會正義性。而不公正的分配結構所對應的經濟增長方式,其弊端就在于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不顧環(huán)境容納與修復能力,不顧資源局限,不顧代際公平,竭澤而漁,一朝暴富,然后拔腳就走,給后人留下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這樣的GDP,在這樣的分配結構中,對普通民眾來說,感受度可想而知。
“中國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已經刻不容緩”,“體制的改革包含著巨大的潛力”,李克強所言表明了政府上層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緊迫感和對改革效應的強烈期待。這種緊迫感和期待,也正是來自于其感受到的歷史責任,“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受益。但我們要真正深入到基層,了解老百姓的改革訴求,看看他們到底希望改什么,怎么改。比如收入分配改革,比如城鄉(xiāng)差別,等等”!白屓嗣袷芤妗焙汀袄习傩盏母母镌V求”,正是中國改革的目的和方向。
“我們要通過公平競爭,讓權利、機會、規(guī)則平等,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合法努力獲得應有的收益!钡拇_如此,增加普通民眾對GDP的感受度,不是平均主義的利益均沾。感受度其實只是分配結構的結果,感受度來自于切身感受,感受度來自于實際利益的獲得,實際利益則來自于一系列規(guī)則與制度。因此,改革和建立這樣一套制度,是增加普通民眾對GDP感受度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