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央行進行了例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分別為2900億元7天和1050億元28天的總計3950億元逆回購,創(chuàng)下史上最高單日額度,中標利率分別為3.35%和3.60%,利率與前期中標利率持平。此次逆回購投放量相當于一次降準的資金投放,力度空前,此次釋放3950億元資金后,本周央行已實現(xiàn)凈投放資金2060億元,這是央行連續(xù)兩周資金凈回籠后首度凈投放資金,將有效緩解月末前因多重因素沖擊導致的資金短缺現(xiàn)象。 10月份財政存款可能會季節(jié)性增加(過去兩年10月財政存款平均增加3591億元)以及前兩周資金凈回籠(因逆回購力度較弱,凈回籠資金達2910億元),此外月末繳納準備金等因素導致資金面較為緊張。這在銀行間市場資金面上得到明顯反映,29日隔夜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升至4.49%,創(chuàng)3月以來新高,較上一交易日跳漲102基點。當日兩個月及以下各期間回購利率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上漲。總體而言,期限越短,漲幅越明顯,這反映出銀行間資金面緊張。 央行開展如此大規(guī)模逆回購,意味著其動用降準等深度流動性釋放工具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我們認為,央行選擇逆回購而不是降準主要是基于以下邏輯: 首先,降準給市場的信號比較強烈,同時會使銀行放貸能力顯著提高,這將進一步刺激投資,且靶向性差,這與當前“穩(wěn)增長”與“調結構”相結合的基調不相符,況且當前經濟增長完全在預期之中,9月份各項經濟指標顯示經濟企穩(wěn)回升。而以逆回購的形式,7天一個循環(huán)投放貨幣,這種短期循環(huán)操作使得銀行的現(xiàn)金流面臨很大不確定性,為減少頭寸壓力,銀行只能減少放貸量。 其次,讓資本面一直保持著緊張態(tài)勢,使得債券發(fā)行利率顯著上升,交易商協(xié)會也不斷提示投資者要認真考慮違約風險。央行或想利用價格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一下來自地方經濟的投資沖動。 第三,銀行間市場已經放松發(fā)債準入,“穩(wěn)增長”所需要的資金已經得到很好的滿足,9月份社會融資總量大幅增加1.65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金來源顯著改善,實體經濟所需要的資金還是能得到滿足的,而且這樣定向性更好。 第四,當前雖然通脹問題已不是主要矛盾,但房地產市場調控兩年多來,除溫州等個別地方外,房價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地方房價仍在環(huán)比上漲態(tài)勢中,降準使得經濟流動性普漲,將使部分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這對房地產調控的效果和預期都將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最后,外圍市場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造成流動性泛濫,在中國經濟回暖的帶動下,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強,熱錢流入的潛在動力劇增。這一外圍環(huán)境制約了降準的可行度。此外,在我們看來,與國際調控方式接軌,可能也是央行考慮的因素之一。在能同樣達到調控效果且可控性更好的情況下,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手段調節(jié)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從而調節(jié)流動性是發(fā)達市場通行的做法,在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越來越通暢的前提下,正如上述,這種方式的好處顯而易見。 本周通過公開市場繼續(xù)實行凈投放,可表明央行已經開始趨向適度寬松,以配合四季度經濟觸底回升對資金的需求。展望后市,我們認為,央行將仍然以逆回購操作為主保持銀行間市場充裕的流動性,但在“十八大”之后,如果決策層想加強經濟建設活動的話,不排除仍有降準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