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9月14日),美股創(chuàng)出5年來新高,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shù)全周上漲2.2%。經歷9月7日絕地反擊后的A股市場,上周卻沒能再接再厲,上證指數(shù)全周小幅下跌3.91點。美股創(chuàng)新高緣于美國QE3啟動,而A股未被QE3刺激,相反投資者對通脹等問題心存擔憂。 QE3的啟動對美國股市構成利好刺激,同時傳導到亞太市場上。
14日的日本和韓國股市均大漲,香港恒生指數(shù)跳空高開并大漲2.90%。相比之下,A股的表現(xiàn)在亞太主要股指中墊底。盡管上周五的上證指數(shù)高開,且收盤上漲0.64%,但全日走勢拉出陰線。上周的后4個交易日,上證指數(shù)糾結于2120點至2130點之間震蕩,連拉4根陰線。QE3及美股反彈創(chuàng)新高沒能帶動上周五的A股向上突破,反映出A股投資者并不領情。 QE3對A股是否同樣堪稱利好?前幾年已經有過經驗。有媒體統(tǒng)計稱,從QE1開始到結束,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shù)上漲了30.82%,同期上證指數(shù)上漲52.89%;從QE2開始到結束,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shù)上漲10.95%,而同期上證指數(shù)卻下跌9.3%?梢姡琎E帶給美股直接利好,而同期A股走勢禍福預料。美股上漲會營造亞太股市走好的氛圍,但A股是強是弱取決于自身因素。
2009年QE1期間,A股漲幅比美股更大,是2008年1664點反彈行情的成果,得益于中國國內4萬億刺激計劃的實施,且期間多數(shù)時間的A股IPO處于暫停狀態(tài)。 A股市場的國際化程度還十分有限,與美股的聯(lián)動性不強,甚至經常性“跟跌不跟漲”。QE3對A股市場的影響,機構看法各異。有分析師認為,QE3對A股正面影響為主,特別是美國經濟的回升對中國經濟有好處。但有學者指出,QE3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潛在的挑戰(zhàn)和壓力,會使中國經濟調整期延長。 值得注意的是,QE3刺激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油價聞訊重新逼近100美元關口,創(chuàng)2012年5月初以來最高收盤價。作為量化寬松政策,QE3本質上是美國再次大開印鈔機,勢必導致A股投資者對輸入性通脹產生擔憂,加大未來通脹反彈的壓力。A股投資者一直寄希望于貨幣政策寬松,大盤多次“一賭”周末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如今,美國QE3的啟動,致使中國決策層對貨幣政策的調整更為謹慎。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遭遇下行風險,需要通過貨幣政策的調整來加以刺激,但
“半路殺出程咬金”,美國QE3的啟動如有的專家所言“給中國貨幣政策出了新的難題”。就這一點而言,A股投資者難以把QE3簡單當作利好。 QE3不是A股市場的
“救世主”,相反,通脹隱憂可能增加投資者的謹慎心理。
9月7日A股大盤底部大漲后,日成交量雖大于前期水平,但上周繼續(xù)上行的沖擊力度不大。一方面,反映出前期政策底2132點與60日均線附近有阻力,另一方面,表明市場人氣的恢復還十分有限,單靠9月7日的大漲遠沒有修復長期遭損的投資者信心。A股市場的反轉,不能靠美股創(chuàng)新高來拉動,而需要從內部找到反彈的動力。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風險存在的背景下,股市更需要有積極政策來呵護。這種積極政策的實施不只是為了幾個月的維穩(wěn),而是對中期走勢的“保駕護航”。 9月7日的底部反彈能否釀成A股的“金九銀十”,既有賴于宏觀經濟的走穩(wěn),更離不開政策效應。10月底滿“三周歲”的創(chuàng)業(yè)板,將迎來首批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的全流通,預計未來一年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的解禁規(guī)模超過2000億元。另外,四季度兩市共有5567.09億元解禁市值,遠遠高于今后數(shù)年逐季解禁市值,稱得上未來3年之最。對此,管理層更需要采取積極政策來提振投資者信心。否則,A股即便展開一輪反彈行情,也會“步步驚心”,承受的阻力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