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深圳鹽田區(qū)3月時花費160萬元翻修當地6座天橋,數月之后,其中5座出現不同程度質量問題,媒體稱該項目經層層轉包實際造價僅25萬元。深圳官方回應稱,該項目不存在轉包……出現損壞主要因天氣問題。 花費160萬元,卻修出“橋脆脆”,無疑讓人痛心,納稅人的錢又一次打了水漂。橋修成這副模樣,總得找原因,但給出“天氣原因”卻是一個令人氣憤的理由,要知道,這個“天氣原因”,我們實在并不陌生。 武漢卓刀泉立交橋于2009年11月19日通車后,如今橋面上出現了坑洞,最大一個直徑25厘米左右,車輛快速駛過,顛簸不平。對此,武漢城投集團稱,受天氣影響,橋面容易出現裂縫,橋體安全性不存在質量問題;昆明新機場配套引橋工程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突然發(fā)生支架垮塌事故,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但相關當事人卻儼然已找到“罪魁禍首”。比如,云南建工集團總公司總工程師甘永輝稱,“正組織相關人員、部門,進行事故原因分析,也不排除有天氣原因”。 固然,“天氣原因”也是一個原因,但總見“天氣原因”成為工程質量的一個關鍵原因,甚至儼然成為“罪魁禍首”,卻無疑是令我們難以接受的。 有網友爆料說,“這原本就是一個160萬元的項目,結果轉包到施工方手里只剩下25萬的造價,而最后承建方因為沒有拿到設計圖紙,只能稀里糊涂地干。為壓縮成本只好直接在天橋表面鋪設PU膠面層。雨一下太陽一曬,就全露餡了!痹谶@個帖子還未得到證明之前,我們無法下結論,但如果真的是將160萬元花下去,怎么會有如此的質量問題;蛟S正因為只花費25萬的造價,才會出現今天讓人尷尬的局面。 讓“天氣原因”成為替死鬼,當然不錯。畢竟“天氣”不能說話,而責任卻可以全部承擔。然而,我們能任著“天氣原因”擔當一切?從某種意義上說,“天氣原因”是封舉報信。天災的背后還有人禍,“天氣原因”不能遮蔽一切質量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