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任何語言都難以形容,整個世界在聽到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將就歐盟拯救希臘方案舉行公投時的錯愕: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糾結于是否應該繼續(xù)補希臘這個總也補不完的漏水木桶時,希臘卻毫無愧色地當眾宣稱——我們還未必肯讓你們來補呢。
正如許多主張將希臘踢出歐元區(qū)者所指出的,希臘經濟早已不符合歐元區(qū)標準,反倒有一步步把整個歐元區(qū)拖下水的危險。包括德、法在內的歐元區(qū)各國,實際上是抱著“必須補上木桶中最短一塊木板”的心態(tài),才排除歧見在10月27日咬牙通過債務解決方案,這個方案想方設法讓希臘得以繼續(xù)留在歐元區(qū),又不至于把27國繼續(xù)往深淵里拖。這一方案說穿了,是讓希臘的違約、賴賬行為合法化,對此各國并非沒有不滿。歐盟中日子最好過卻被希臘拖累得疲憊不堪的德國,國內早已有人發(fā)出“讓違約者自己負責”的聲音,主張繼續(xù)扶危濟困的默克爾及其執(zhí)政黨承受了巨大壓力,在各級選舉中一再受挫。
然而帕潘德里歐的政治突襲,讓歐元區(qū)各國無比尷尬。帕潘德里歐此舉旨在對抗反對派壓力,鞏固自己搖搖欲墜的微弱多數政權,因此公投前將在本月4日舉行內閣信任投票,此前執(zhí)政黨泛希社運黨的優(yōu)勢只有3席,如今1名執(zhí)政黨議員憤而退黨,優(yōu)勢進一步縮小,屆時將出現怎樣的結果實在很難說。
希臘公投風波發(fā)出時,EFSF總裁雷格林正忙著說服亞太“闊佬”們給歐盟紓困基金注資,整個歐洲則陷入“終于得救”的亢奮。希臘的突然襲擊讓這一切霎時變得十分滑稽可笑:對潛在的國際施援者而言,當雷格林不斷強調“把錢給我們很安全”,歐盟峰會卻已替希臘賴掉50%債務之際,他們原本就對這個所謂“投資項目”不抱樂觀期待,如今希臘自己偏又高聲斷喝“剩下的50%我們也未必還”,“富豪”們恐怕更要趕緊捂緊口袋了。
希臘宣布公投時,距G20峰會召開僅48小時,薩科齊、默克爾的心情可想而知,法媒報道稱,前者惱火之余表示,希臘如果要公投,選擇只有一個——不要繼續(xù)留在歐盟。
問題在于,長達一年的紓困馬拉松早已讓希臘政客們看透了歐盟這個木桶:木桶固然可以綁架每一塊木板,讓它們彼此關聯,承受左鄰右舍的殃及而無可奈何;木板卻未嘗不能綁架整個木桶——既然不打算讓水漏光,那你們就只有不惜代價、不計后果地繼續(xù)補下去,而木板卻可以不時發(fā)出幾聲威脅,逼迫補桶匠趕緊多敲幾下釘錘。
惱火歸惱火,事到如今,解救希臘已成為薩科齊、默克爾們的政壇勝負手,他們不敢、不愿也不能就此作罷,正因如此,在痛罵希臘的同時,他們仍強調債務解決方案的有效。同理,帕潘德里歐意在以退為進,也不是真想把事情做絕,一片混亂中希臘內政部長卡斯達尼基宣布,公投將在12月進行,而此前正是他本人宣稱公投只能在1月完成,個中奧秘,則是法、德領導人警告,公投必須在圣誕節(jié)前完成,“木板”用這個小小的姿態(tài),表示對“木桶”的一點妥協。然而,“一塊木板能要挾整個木桶”的可怕前景,仍會給整個歐盟的經濟、政治前景,帶來更多不可預估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