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2008年以來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廣義貨幣供應量(M2)、國內生產總值(GDP)等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研究后發(fā)現,這些變量與股指走勢之間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谙嚓P規(guī)律,我們認為,隨著CPI在四季度逐步回落和經濟增速持續(xù)放緩,貨幣政策有可能適度放松,這將對股市產生支撐作用。
在筆者所著《金融與經濟危機深解——資產價格泡沫與宏觀經濟波動》一書中指出,資產價格膨脹初期往往伴隨著低的通貨膨脹,在低通脹條件下貨幣政策往往忽視資產價格泡沫,而當通貨膨脹上升并處于高位時,由于持續(xù)偏緊的貨幣政策往往會造成資產價格下跌。因此,CPI與股指之間往往呈現反向關系。
2008年初至今,上證綜合指數與CPI
、PPI之間基本呈現負相關性。2008年1月至12月期間,上證收盤綜合指數與CPI都呈整體下降趨勢,而在2009年1月以后,兩者逐漸顯現出一種弱負相關性,尤其是在2009年1月到7月及2010年3月到2011年6月這兩段時間,二者的負相關性較為明顯。這主要是因為當CPI高漲時,由于預期從緊的宏觀政策,對股票市場來說是利空消息,打擊了投資者的積極性,造成了股指的下跌。而當CPI處于低位時,由于預期政策將回暖,投資者對股市重燃信心,加大投入,造成股指隨后的上漲趨勢。
同樣,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股指與PPI走勢之間也存在一定負相關性。這主要是由于PPI是工農業(yè)生產者(企業(yè)和個人)對原材料的需求與供應量關系的直接反映,同時也是企業(yè)和個人生產者生產成本的直接反映。PPI上漲表明企業(yè)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空間受到壓縮。因此投資者可能對隨后的市場走勢持較悲觀消極態(tài)度,這導致PPI與隨后的股市呈反向運行。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上證綜指與M2增速基本存在正相關性,從總體走勢來看隨著M2增速加快,股票指數呈上升勢頭,而當M2增速下降時,股票指數呈現下跌態(tài)勢。而從目前股市下跌來看,說明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存在流動性不足問題。當M2增速加快時,明顯為股票市場帶來更大的活力,但也注意到這種相關性從數據上來看還較弱,說明股票市場現階段的問題一方面是資金不足,另一方面是在政策與秩序建立等方面還存在問題。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與M2增速之間按照常理應該是正向關系,但是由于股市在其中起了蓄水池作用,股市與M2增速之間呈現正相關,股市吸納了增加的貨幣量,因而CPI與M2常常表現為反向關系。
分析同期的CPI與M2增速走勢還發(fā)現,在2008年1月至12月期間,CPI與M2增速之間呈現較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但之后二者多數情況下卻呈現為反向關系。這與中國股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無關系。
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二季度,上證綜指與GDP增速表現為同方向變動關系,且股指與一個季度后的GDP增速之間相關系數較大,兩者正相關性很明顯,這說明股票市場反映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情況。同時,由于股指領先于GDP一段時間,這表明股票市場具有預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功能,作為經濟“晴雨表”的作用比較明顯。
我們還發(fā)現,股市與宏觀經濟、金融市場等主要經濟變量之間存在一個動態(tài)傳導關系。通常的情況是,CPI上升、貨幣緊縮、M2增速下降、股指也隨之下跌,再過一段時間GDP增速也隨之下跌。而一旦CPI發(fā)生趨勢性變化后,各個變量也隨之發(fā)生變化,一般遵循如下順序:CPI較大幅回落、開始政策放松、M2回升、股市回暖,再過一段時間以后經濟增速回升。
目前中國經濟飽受高通脹的困擾,7月份通脹率沖高到6.5%,8月份雖有回落但仍為6.2%的水平,通脹形勢不容樂觀,目前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就是控制通脹,因此,通脹高位運行,政策就難以放松,經濟也難以扭轉下滑趨勢。預計四季度隨著我國通脹壓力逐步得到緩解以及經濟的持續(xù)放緩,貨幣政策或許有放松的可能,而政策松動將會啟動經濟,也將成為股市反轉的信號,但年內中國經濟扭轉下滑局面迅速企穩(wěn)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