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聞回放 |
 |
|
《工資條例》醞釀三年仍難產(chǎn) |
經(jīng)濟觀察報 2011-8-19 |
《工資條例》制定的參與方全國總工會的一位人士說,目前《工資條例》還只是草案而已,還在研究、論證和修改過程中,距離上報國務院還很早,因此也就沒有具體出臺時間,今年《工資條例》是肯定不能出臺。 | |
|
 |
|
 |
 |
網(wǎng)友關注 |
 |
|
網(wǎng)民:希望《工資條例》盡早出臺 |
有網(wǎng)民表示,公眾翹首以盼的工資條例,承擔著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艱難使命,希望盡早出臺。還有網(wǎng)民認為,工資條例的出臺之所以被拖延,就是因為資方的話語權太強了,因此出臺工資條例之前要實施充分的民意探討。 | |
|
 |
|
 |
|
微博聲音 |
 |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主管 劉媛媛 |
人社部在十二五規(guī)劃中要努力實現(xiàn)職工工資年均增長15%努力實現(xiàn)同工同酬。若不分民企央企,就要調整稅收政策適度向中小微企業(yè)傾斜,減稅減費他們才有錢為工人漲工資。而央企中勞務派遣大軍與正規(guī)軍間的薪酬也大不同,若同工同酬央企就要增加用工成本。這么多阻力規(guī)劃如何實現(xiàn)?《工資條例》如何能出臺? |
·資深媒體評論員 周明華 |
因在關鍵問題上各部門難達一致,《工資條例》三年仍難產(chǎn)。難產(chǎn)原因是沒有以蒼生責任為己任的助產(chǎn)士。不但未有助產(chǎn)士,一些部門總習慣于閉門定策,總好抱緊部門利益與局部利益難丟,不愿深度觸及,一路扯皮;反過來,若漲民生成本時,可為既得利益者增收時,往往是白天沒時間,晚上加班也一次性搞定。 |
·濟南經(jīng)濟廣播主持人 曉犁 |
《工資條例》的立法過程當中,作為職工組織的“全國總工會”一直都參與其中,但相比其他博弈方,其地位和能力很邊緣、弱勢。話語權實際上相當有限。
一部既涉及各類企業(yè)又涉及億萬勞動者權益的法規(guī),在醞釀起草過程中,不能總是進行“后臺操作”,而聽不到億萬一線勞動者的更多聲音。 | |
|
 |
| |
 |
|
 |
晏揚:卡在政府讓利于民誠意有限 |
政府不能只規(guī)劃工資增長藍圖而把落實的責任全部推給企業(yè),不能一邊大分蛋糕一邊要求企業(yè)漲工資,而要通過減稅、降費讓利于企業(yè),然后由企業(yè)讓利于職工。所以,工資條例首先被“卡”在不合理的國民收入分配現(xiàn)狀,“卡”在政府讓利于民的決心不大、誠意有限上。[詳細] |
 |
 |
紀榮凱:卡在企業(yè)積極性不高 |
《工資條例》的背后,是各方利益的一場博弈。在這場博弈中,一線職工的權益需要維護,企業(yè)的利益訴求也不能輕視。如果只是單方面去規(guī)劃工資增長藍圖而把落實的責任全推給企業(yè),企業(yè)的積極性自然不會很高。[詳細] |
 |
彭興庭:卡在勞資博弈力量懸殊 |
醞釀三年有余的《工資條例》,再次陷入僵局。這個僵局,應該在意料之中。工資條例何以“千呼萬喚出不來”?在一個工會剛性不強,勞動者如一盤散沙無依無靠的情境中,面對強大的資本力量和利益集團,這個法律的難產(chǎn)天生就注定了。[詳細] | |
 |
如何破解立法僵局 |
 |
|
 |
易之:《工資條例》立法需多部門配合 |
改革不是單個部門的事情,更需要多個部門的配合。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把工作進行“升級”——由國務院法制辦牽頭,這樣既可以統(tǒng)籌若干部門,也可以協(xié)調“減稅增資”問題,還可以有效地破除既得利益者的阻擾,可以避免立法工作再次裹足不前。[詳細] |
 |
 |
陳英鳳:開門立法才能讓《工資條例》“順產(chǎn)” |
如何才能讓《工資條例》走出泥潭,加快工資立法的步伐?筆者認為,開門立法是破解立法困局的不二選擇。通過開門立法,把那些存在爭議的重大問題拿出來討論,讓社會和群眾全面參與到工資立法的討論中。[詳細] |
 |
畢詩成:工資條例莫陷入“完美主義泥沼” |
改革必須警惕陷入“完美主義泥沼”,為了完美、誰都滿意的方案,一再推遲,反復討論,沒有成果。有些改革,必須堅持“寧早產(chǎn)勿流產(chǎn)”,先落地后成長,抓住主要矛盾有力推進,在推進中解決其他問題。[詳細] | |
 |
讓民意滲透《工資條例》 |
 |
|
 |
畢曉哲:出臺工資條例要民主也要“集中” |
從目前來看,民主征求意見的過程不僅不是過多而是遠遠不夠!皡⑴c者”目前依然主要局限于部分部委和部分專家,向公眾開放和讓公眾直接參與的程度依然不深,尤其是直接涉及自身利益的私營企業(yè)主、廣大一線職工代表參與度不夠。[詳細] |
 |
 |
孫維國:不能擱置一線員工利益 |
一部旨在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工資條例》醞釀三年有余,各方仍在爭議,正式出臺仍八字沒一撇。在眾聲喧嘩之中,我聽不到如我一樣億萬一線生產(chǎn)員工的聲音,沒有一方站在我們的現(xiàn)實利益上據(jù)理力爭。[詳細] |
 |
馬龍生:勞動者不應缺席工資條例的博弈 |
在一個利益分化日益明顯的時代,博弈是必不可少的平衡手段。沒有勞動者參與博弈的《工資條例》,即使出臺也沒多大意義。還是應該開門立法,讓各方利益、尤其是勞動者利益表達得更加充分一些,最大限度使法律體現(xiàn)出應有的公平與公正。[詳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