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上調個稅起征點作為政府今年惠民生的第一件實事,是溫家寶總理2月27日與新華網(wǎng)網(wǎng)友交流時作出的莊嚴承諾。在隨后召開的全國兩會上,與會代表們圍繞上調個稅起征點這一民生議題展開熱議,積極建言獻策;再接著,《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出臺亮相,并開始面向公眾征求意見;6月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通過網(wǎng)絡,公布民眾對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23.7萬條意見,并表示草案或將于6月下旬提交人大再次審議······總之,上調個稅起征點何時能落實到現(xiàn)在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而2011年眼看著就要過去一半。 與上調個稅起征點遲遲不能塵埃落定相比,征稅工作堪稱快馬加鞭。根據(jù)財政部日前公布的數(shù)據(jù),今年1—5月,全國累計實現(xiàn)財政收入4.68萬億元,同比增長32%。毫無疑問,其中也有公眾的個稅貢獻。參照2010年全年4837億元的個稅征收總額估算,從2011年初到目前,政府已經(jīng)不動聲色地征收了超過2000億元的個稅,而與此同時,廣大納稅人還在熱熱鬧鬧地為《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意見或打口水戰(zhàn)。不妨打一個通俗的比方:上調個稅起征點的承諾就像一個始終不能到嘴的胡蘿卜,引誘著老百姓像騾子一樣風風火火地往前奔。 上述批評,或許有些求全責備。但是,政府作為公仆的化身,不僅應有接受民眾問政的心理準備,也應有接受民眾問責的心胸雅量。在上調個稅起征點這件事情上,政府截至目前的表現(xiàn),顯然不能令公眾滿意。聯(lián)想到政府征稅之積極以及推出新稅種之神速(如燃油附加稅和證券交易印花稅等),對比目前上調個稅起征點進展之緩慢,公眾難免會對政府減征個稅的誠意產生懷疑。如果說,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那么遲到的好事也未必算得上是好事。 有鑒于此,筆者建議,此次上調個稅起征點不妨實行溯往制,即《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未來最終敲定后,在施行時間上予以追溯:從2011年1月1日起或從2011年3月1日起施行。這一建議若能被采納,至少有以下兩大好處: 其一,消除民眾對于政府在個稅減征改革上消極怠工的懷疑。據(jù)媒體報道,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務院法制辦等部門早就已經(jīng)開始起草個稅減征改革方案,然而,經(jīng)過兩會代表、經(jīng)濟學家和草根評論人士建言獻策后,今年4月份出爐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仍然令公眾大失所望,從學界到民間,反對該草案的聲音成為絕對主流,清華大學教授、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李稻葵甚至用“設計極其簡陋”和“弱智”等詞匯予以抨擊。按理說,起草個稅減征改革方案的相關部門精英云集,且集思廣益、醞釀磋商良久,應該能夠出臺一份設計縝密、智慧含量高的初稿,但結果偏偏“出人意料”,這其中很難撇清“懶政”的嫌疑。事已至此,《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面臨進一步的討論與“大手術”難以避免,這肯定需要時日。慢工固然可以出細活,但也不應該讓公眾單方面承擔繼續(xù)按照舊規(guī)多交個稅的“壞處”,卻讓稅收部門單方面享受繼續(xù)按照舊規(guī)多征個稅的“好處”。那么,在撫慰民眾稅負焦慮與逐步完善個稅改革方案之間如何平衡?筆者認為,上調個稅起征點實行溯往制,應該是一個“最不壞”的兼顧之道。由此,稅收部門無從享受“懶政”的溢價,民眾也無需質疑政府在個稅減征改革上消極怠工。而且這也可以敦促政府提高改良個稅制度的議事、辦事效率。 其二,取信于民,將好事辦好。政府既然做出了“將上調個稅起征點作為今年惠民生的第一件實事”的承諾,就應該不折不扣地兌現(xiàn)。從年初到現(xiàn)在,政府已經(jīng)實施了多項惠民措施,而上調個稅起征點依然在紙上談兵。如果嚴格按時空維度較真,上調個稅起征點要想取得2011年“惠民生第一件實事”的名分已無可能。但補救的辦法依然有,那就是將上調個稅起征點實行溯往制,待新的個稅起征點最終敲定后,政府將2011年以來按照2000元起征點多征收的個稅返還給公眾,此舉仍然可以視為政府在實踐層面上兌現(xiàn)了承諾,不僅可以取信于民,而且可以為政府的公信力加分,因為它充分體現(xiàn)了政府在個稅減負問題上體恤民生的誠意。 通常而言,新法規(guī)的實施時間,一般設定在其頒布之后,是為“法不溯往”原則,但是對公眾有利的新法規(guī)可以例外,而《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恰恰在例外之列,因此,作為《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的重要內容,上調個稅起征點實行溯往制在法理上完全可行。期待政府能夠善用法理,尊重輿情,呵護民生,著眼長遠,將降低個稅負擔、切實返利于民這一民生大事做實、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