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股市新股發(fā)行定價過高,且新股上市首日溢價率過高,從根本上說,這些現象都源于制度缺陷,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室主任、研究員曹紅輝日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金融大家談”欄目采訪時如是表示。
曹紅輝指出,觀察中國的股市,可看到兩個比較明顯的現象,一是新股發(fā)行定價過高。2009年6月以來,上海主板、深圳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IPO平均市盈率水平為45.58倍、53.19倍、69.82倍,三個市場的平均超募比例分別為95.28%、176.47%、219.23%,都處于較高水平,中小盤股情況則更為嚴重。二是新股上市首日溢價率過高。以中小板為例,2009年6月以來,中小板的新股上市首日漲幅從137%下降到44.8%。從2009年到2011年,新股上市首日總體漲幅逐年縮減,但仍過高。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認為A股估值扭曲的根本原因仍然源于制度缺陷。”曹紅輝對“金融大家談”欄目說。
第一,在公司債券市場,不論是品種、規(guī)模還是制度安排,都存在制度缺陷。我們的監(jiān)管極其復雜,市場的準入極其嚴格,更重要的是,目前公司債券的發(fā)行利率仍由中國人民銀行限制,無法真實的反映發(fā)行主體真正的風險溢價水平。究其原因,因為雖然近年來國內的利率市場化有所推進,大多數利率已經浮動,但是浮動并不等于市場化,因為最關鍵的存款利率并未放開(若存款利率無彈性,市場無法根據其對其他遠期利率進行評估定價)。
第二,目前仍然沒有實行有效的退市制度。市場人士都期望看到“優(yōu)勝劣汰”,看到更多公司被淘汰,只有這樣,才能對目前市場的主體形成壓力。反過來說,若一個公司怎么都不會退市,可以玩重組,玩各種花樣,它的定價就必然被扭曲了。實際上,我們在很多制度設計上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只考慮到準入、沒考慮到退出。
第三,上市公司輕視現金回報。當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額在創(chuàng)下世界之最的同時,我國“鐵公雞”的比例也在上升。當公司不能給投資者以很好的現金回報時,對公司的定價也會出現偏差。
第四,發(fā)行人、保薦人及各類詢價機構利用現有發(fā)行定價等制度缺陷,加劇了定價扭曲。詢價機構報價不負責任,為獲得購買權盲目報高價,不必受任何懲罰,因為每一家詢價對象最終購得的新股數有限,即便首日“破發(fā)”,其損失相當有限。因此“打新”仍然賺錢,機構投資者仍傾向于報高價去獲得購買權。
那么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發(fā)展的方向是什么呢?
曹紅輝向“金融大家談”表示,一要完善資本市場結構:發(fā)展公司債券為主的債券市場;探索發(fā)展有效預算約束下的市政收益?zhèn);拓展“新三板?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板);穩(wěn)步推進國際板市場,改革B股市場。但他同時指出:“大躍進式的國際板條件并未全面成熟,當務之急是拓展真正適于中小企業(yè)融資的場外市場,促進國內資本形成制度的建設,而非搞‘國際化’的金融中心,這點更為重要!倍晟瀑Y本市場功能:進一步改革新股發(fā)行定價機制;實行轉融通機制;擴大機構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交易;開發(fā)外匯期貨、國債期貨等衍生產品交易!爸档米⒁獾氖,衍生品不是這次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衍生產品不能消除風險,同樣它也不能制造風險,它只是轉移和再分配風險,不要把系統(tǒng)性風險全部歸結在衍生品上!
曹紅輝還向“金融大家談”強調了“新股發(fā)行定價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適當擴大參與詢價的機構范圍,增加承銷商推薦的部分機構作為網下配售對象,可以使得承銷商可以兼顧和平衡發(fā)行人和投資人利益,有利于降低承銷商人為推高新股定價的動力。
其次,增強定價信息透明度,要求承銷商披露投價報告的關鍵結論和主要參考信息有助于提升投價報告的研究質量,并減弱人為操縱動機。并且,披露網下機構報價情況會增加對網下詢價機構報價的公共監(jiān)督,對部分網下詢價對象亂報高價的行為有一定約束力。
再次,進一步完善報價申購和配售約束機制,提高中小型公司新股發(fā)行中單個機構獲配股份的數量將真正大幅提升對網下配售對象報價行為的約束。
曹紅輝最后向“金融大家談”表示:“內部交易是當前市場交易的一個普遍現象,并且?guī)缀醯搅?IMG style="WIDTH: 286px; HEIGHT: 118px" alt="" hspace=8 src="../../../images/2011-06/09/xin_3706080914094373044415.jpg" align=right border=0>猖獗的程度,內部交易會損害市場的基本公平,損害市場的信心,損害市場的效率。目前,亟須規(guī)范資本市場次序,加強對內幕交易的打擊;進一步改善上市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