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2-08 作者:徐冰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
|
|
【字號
大
中
小】 |
一直引而不發(fā)的房產稅近日透露出些許動向。據(jù)媒體報道,房產稅試點將于2011年年初開始,目前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正在對《房地產稅暫行條例》進行修訂,以符合對居民自用房的征稅。試點城市,將有可能是上海、重慶。此前,財政部稅政司綜合處處長周傳華在光大證券2011年度投資策略會上表示,房產稅可以成為地方政府重要且穩(wěn)定的財政收入來源,在“十二五”期間房產稅改革將得到穩(wěn)步推進,個人房產將逐步納入到征稅范疇。 綜合判斷,房產稅在2011年推出試點大有可能,但在全國鋪開還尚需時日。 房產稅一直被看作是地產調控的儲備政策,其被公眾所寄予的厚望,自然是期冀其可以降低不斷刷新的高房價。正是由此普遍的社會預期,房產稅不僅屢屢被作為資本市場波動牟利的順手工具,還被宏觀政策用為調控地產的預期信號。每當房價沖破調控再次上揚之時,房產稅的信息總是適時透露,成為市場頭上令人恐懼的斷頭刀。但是,這種由心理恐嚇而達至市場調控的做法,雖然有調控的技術因素要求,對實體市場本身,卻無根本性作用。 自4月中旬出臺嚴厲的調控政策以來,至今已進行了兩輪調控,但房價并未出現(xiàn)實質松動。中國指數(shù)研究院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11月份,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均價較上月上漲0.82%其中86個城市價格環(huán)比上漲,14個城市下跌,十大重點城市均價環(huán)比上漲0.41%。 機會主義的調控思路和方式,注定不會取得預期中的效果。而以行政手段封堵投機炒作以打擊需求方,本質上不符合市場經濟規(guī)律。在此情況下,房產稅有其適時出臺的客觀要求。從目前透露的信息看,擬議中的房產稅試點方案,還是在試圖平衡社會公正,希望既不對公眾財產造成過重打擊,對弱勢群體增加更大負擔,同時也使得地方政府有一個穩(wěn)定的財政來源。應該說,這樣的思路大方向正確。 只有在清理附加在房產之上的各種稅費的角度,同時著眼于理順中央與地方的利益分成,房產稅才有其實質的合理性。而僅從調控房價而言,無法對其寄予過高希望。當前房價高漲,根本在于剛性的需求推動,即便炒房投機,如果考慮到資產的保值增值,也難以用投機一概而論。在通脹和流動性泛濫的客觀環(huán)境下,單純地打壓投機炒作,實為頭痛醫(yī)腳。兩輪房價調控政策不可謂不嚴厲,但實際效果已經證明,市場結構不變,房價能夠縮小漲幅,已屬大為不易。 從短期市場影響看,房產稅一旦推出,房價一般會出現(xiàn)下降。據(jù)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的研究,房產稅開征與房地產價格為負相關,房價會出現(xiàn)微量下跌。盡管對投機者的打擊是現(xiàn)實的,但他同時也認為,房產稅可能更加激勵自住型的購房者。這種研究結果給予市場的可能認識在于,除非當前的高房價主要為投機所致,否則,自住型的“剛需”,也完全可以繼續(xù)支撐房價高企。 房價出現(xiàn)實質下跌,只能基于供需發(fā)生逆轉。而在供需失衡的情況下,即便推出房產稅,轉嫁稅負也絕不困難。當前供需出現(xiàn)了有利于需求方的逆轉嗎?可以肯定,在一個不短的時間段內,市場結構不會發(fā)生變化,對房產稅降房價寄予厚望,收獲的很可能依然是深深的失望。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