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住建部、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jiān)會聯合印發(fā)《關于規(guī)范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嚴禁使用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進行投機性購房。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房地產調控措施密集出臺,可為什么房價就是沒有實質性下降呢? 懂得醫(yī)學常識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對癥下藥。藥對路了,一針見效;藥不對路,把胃吃壞了病也未必好。 現在,筆者以為,房地產調控其實只差關鍵的一味藥。 前兩天看中宣部理論局編寫的《七個怎么看》,從理論層面回答了人們普遍關心的七個熱點問題,其中就有“怎么看房價過高”的問題。 書里對這一問題回答得非常好。比如目前中國的房價到底有多高?它舉了國外一線城市的例子:2009年12月紐約房價最高的曼哈頓區(qū)的中間價格約合每平方米人民幣2.75萬元,柏林普通住宅每平方米約合人民幣1.7萬元。我想,即便從與國際接軌的眼光看,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房價也是明顯偏高的,陸家嘴(600663,股吧)的房價高于曼哈頓至少一倍,如果再加上人們收入上的巨大差別,實際房價真是高得離譜。 書中還分析了高房價的危害:造成普通群眾買房難;容易助長經濟泡沫化;不利于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使內需增長受到長期抑制;將阻礙中國城鎮(zhèn)化進程;嚴重影響社會公平。 由此可以看出,對于抑制房價,高層已經達成共識,且正在采取措施抑制高房價。問題在于,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心理因素。 由于國內房價已經連漲了近十年,并且是以驚人的速度上漲,使得現在很多人根本不相信房價真的會跌。一方面,這是10年房產發(fā)展史給他們的經驗;另一方面,他們總能找出種種房價不會下跌的理由,比如剛性需求旺盛、房價與銀行乃至地方政府利益捆綁,等等。其實,仔細分析,這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但房價之所以到現在還未松動的更重要的一點,筆者以為,在于政府并沒有發(fā)出房價會跌的明確信號。迄今為止,口徑依然是“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或“促進房地產市場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不等于不上漲,更不等于下降;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可能包括了穩(wěn)定房價,這至少意味著不可能大幅度波動。 中國老百姓有一個傳統(tǒng),就是相信政府,聽政府的話。所以,在一系列調控房地產措施尚未明顯收效的情況下,當務之急不是出臺新的調控措施,而是通過適當的權威發(fā)布,給老百姓“房價必跌”的心理預期,抑制其購房沖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來迫使房地產商主動降價,還市場以本來面目。 在房價泡沫實際存在的情況下,沒有房價的實質性下降,就沒有房地產市場的真正穩(wěn)定。這個道理,有關部門應當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