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說呢,感覺生活又打開一扇門,多了一種可能性。
我開始還有些不能想象,會不會失控?會不會沒有歸屬感?后來太冷了也嘗試了一下,怎么說呢,感覺生活又打開一扇門,多了一種可能性,隱約有微風習習的清爽感。 時尚界關于秋褲的爭論,已經(jīng)持續(xù)好一段時間了。今天,在氣溫再次逼近零度的冬夜,我們不是要老生常談,而是要給廣大男士一個有建設性的建議。 時尚基本上是西方人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文明,所以,如果西方人不穿秋褲,中國時尚人士也不該穿,代表一種純正的傳承。可西方人到底穿不穿呢?除了法國和意大利一些地中海式氣候明顯的地區(qū),大部分歐洲國家還是要穿的。我記得有一次國際音樂臺采訪一位美國主持人,問他們國家男人冬天是否穿秋褲,他回答:“Of
course we do.” 在美國這玩意兒叫“Long
johns”。所以,首先我們明確,西方人是穿秋褲的。 然后我們要分析為什么穿秋褲就不時尚呢?因為時尚鼓吹高品位生活,如果你穿著杰尼亞的毛料褲子,那么肯定冬日里是坐在溫暖的私家車里去上班的,不可能是騎車或者擠公共汽車,所以你暴露在寒風中的時間應該很少。再說現(xiàn)在流行貼身剪裁,你怎能在窄腳褲里再塞進一條秋褲。 圈里有一位很著名的女主編曾多次重申:秋褲很不性感,很不時尚。于是你想,我也是一個在高級寫字樓上班的白領,我也開車,那么女主編能忍受的寒冷,我也應該能扛住,不能穿秋褲。恩,這是一種精英文化的集體意識,但我們需要進行些細節(jié)分析。女主編可能住在一個帶地庫的高檔社區(qū),回家時直接從地庫進電梯;而您呢,小區(qū)有點擠,沒車位,可能要把車停在很遠的馬路邊上,距離樓門300米(也許更遠)。上班時,女主編直接把車開到寫字樓地庫,這里的停車費是10元/小時,那么一天大概要交80元,你可舍得?所以你把車停在附近的小胡同里或路邊泊位,一天20元,距離寫字樓300米。你看看,這兩個300米就看出階級差別來了,在凜冽的寒風中,足夠你體驗出人間冷暖來。盡管你的精英意識能保證上半身的意氣風發(fā),卻依然無法抵擋下身凄涼的痛苦。 下面我再以外行科學家的身份從植物學的角度分析一下不穿秋褲的壞處。骨骼間需要很多液體和軟組織起到潤滑和緩沖作用,這樣運動時才不會骨頭磨骨頭,如果氣溫過低,肯定影響這些液體的輸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冬天感覺骨頭很脆。青少年體內(nèi)水分較多,比較耐寒,一過30歲體內(nèi)水分減少,如果再不保溫,保護液輸送不利,骨骼生磨必然導致膝蓋骨疼痛。不管你們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科學道理我都懂,該穿秋褲也同意,但男人和女人身體結(jié)構(gòu)有差別,特別是那些經(jīng)常運動、大腿較粗的男士,如果在合身的褲子里加一條秋褲,褲襠里的通脹壓力還是很大的,而且特熱。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案,我講一個真實案例。 去年公司體檢的時候,有一個老哥查出某項指標偏高,大夫說那有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征兆。那老兄上有老下有小,很緊張,朋友也都替他擔心。后來經(jīng)過幾次復查,確認是沒什么問題,大家才松口氣。醫(yī)生給他一個建議,就是夏天盡量穿寬松內(nèi)褲,或者不穿也可以。恩,Tom
Ford也不穿內(nèi)褲,他說內(nèi)褲會讓他顯得有些臃腫,你瞧,最時尚、最性感的與最科學、最實用的,找到一個共同點。也可能是Tom
Ford同樣擔心自己的前列腺。那么冬天呢?怎么辦,請認真記住醫(yī)生這條建議——只穿秋褲,不穿內(nèi)褲。 老哥謹遵醫(yī)囑,就那樣做了,還建議大家都這么穿。我開始還有些不能想象,會不會失控?會不會沒有歸屬感?后來太冷也嘗試了一下,怎么說呢,感覺生活又打開一扇門,多了一種可能性,隱約有微風習習的清爽感。多年的困擾被醫(yī)生一席話解開,我隆重建議男士們都試試,你真不用在冬日里穿一條臃腫的褲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