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把“巴黎”二字神化,因為這里有最耀眼的時裝屋與奢侈品牌、行走著最時髦的路人,還有最浪漫的埃菲爾鐵塔與塞納河但這幾年的巴黎,卻成為了當(dāng)?shù)厝A人口中的“巴黎斯坦”——治安問題,尤其是針對中國游客、留學(xué)生的偷搶,無不讓人聞花都色變。 為什么犯罪也搞“種族歧視”?大抵是因為中國留學(xué)生幾乎人手一部
iPhone,手拎 Chanel、Céline
新款包的富家子弟也不在少數(shù),加上人生地不熟偶爾露個怯,就給了人“好欺負”的感覺。每天從戴高樂機場蜂擁而入的內(nèi)地團體游客,寧愿住在郊區(qū)廉價的酒店、吃十幾歐一頓的中國菜,也要竭盡全力,把所有歐元現(xiàn)金兌出來,隨身帶著去老佛爺購物——在巴黎無處不在的小偷眼中,他們無疑是自帶醬油和芥末在淺水處游動的肥魚。 中國游客總是能被小偷們一眼看出,因為他們的打扮與舉止實在好認。所以,“穿得像個巴黎本地人”,不單單是學(xué)習(xí)時尚界鼓吹了一個世紀(jì)的
French
Chic(法式雅致),同時也是安全策略——你當(dāng)我開玩笑也好,反正學(xué)學(xué)巴黎人穿衣服沒壞處。至于你說穿得再地道始終是張東方臉?這倒不用擔(dān)心,巴黎早有不少定居十年、幾十年的亞洲人,但他們與游客有著截然不同的氣場,滿臉寫著“本地人”三字,安全系數(shù)自然翻個三倍。 法國女人的魅力讓全球傾倒,秘密大概是她們精心打扮過,卻不讓你嗅出一絲刻意。這樣說有點夸張,中國女性普遍偏愛的閃片、花邊、蕾絲、粉紅色元素,以及雪地靴、卡通套頭衫等卡哇伊單品,在歐洲人眼中是無法理解的。前室友曾告訴我一則小趣聞:她幾年前從國內(nèi)帶來一件粉紅色羽絨服,冬天穿出來時,被全街法國群眾無情地圍觀了。在巴黎,無論男女都鐘愛暗色系、簡潔大方的款式和不復(fù)雜的搭配。全身上下有一個重點便足夠——可以是一個好質(zhì)感的手袋、一雙別致的高跟鞋,完全不必追求街拍達人“每件單品都精彩”的歪理,那樣只會亂成一鍋海鮮粥。穿適合自己年齡的衫,不扮年輕,也不守舊,重視的是衣服本身的面料、剪裁與質(zhì)感,而不是“哇這上面有個可愛的卡通圖案”之類的小噱頭。當(dāng)然,價格和品牌不是“好質(zhì)感”的唯一衡量標(biāo)準(zhǔn)——更別說在今天的巴黎,露財是有風(fēng)險的。 對男人來說,即便是夏天來巴黎旅游,短褲也能免則免,更別貪方便把運動鞋從出門穿到晚宴啦——在法國男人眼中,這種著裝太休閑、太度假感,一看就是游客相,除非你是走在瑪黑區(qū)街頭的文身帥叔。還有斜挎小方包,幾乎成了“內(nèi)地游客造型”的關(guān)鍵詞。隨意是種態(tài)度,但對場合的尊重還是必要的,雖說這種意識并不是幾天的旅行就能改變。常聽人抱怨巴黎人如何高傲,我倒常常自。骸澳愕耐庑、談吐、舉止,足夠讓人心悅誠服地尊重了嗎?” 每個人對生活和時裝的認知、在乎程度都不一樣,我很少觀察別人的打扮然后“下評語、給建議”,但之前在奢侈品品牌工作時,對老佛爺百貨的一次實地考察,著實讓我看到了一些有趣的景象:那些理所當(dāng)然地穿洗得半透明的
T
恤和松垮肥大的戶外短褲的人,去香街名店買個幾萬塊的包,得來的始終只是一個物件,它走不進你的生活。 再來說說女人的妝容。歐洲人認為亞洲人天生的黑直發(fā)、棕眼珠就很美,染發(fā)和戴美瞳完全沒必要——你看在國際T臺上走紅的亞洲模特,除了幾個故意以金發(fā)出位的,基本上整個職業(yè)生涯都以黑發(fā)示人。短睫毛、扁鼻子、小雀斑、大嘴巴——所有這些平時你不滿意的“缺點”,在法國人眼里完全不是個事兒。相反,你不知道眼前的法國男人下一秒就會蹦出一句“Mademoiselle,
vous êtes très
belle.”(小姐,你太美了。)化妝我其實不太懂,但你若問我美妝小竅門的話,大概就是勾一條翹得上天的黑眼線吧。多一份對風(fēng)格的堅持,但保持隨性,記得,東方人也許愛“俏麗”,但巴黎人要的是“魅力”。 最后,歸根結(jié)底,巴黎本地人比游客多的是一種開放而自信的態(tài)度。言語不通,笑容就是最好的通行證——和陌生人目光對上時,微微一笑又如何?今天的巴黎不算世上最安全的地方,但善意的人仍然處處有,幽默和耍寶其實是高傲法國人的暗藏技。在巴黎看過太多板著臉、把自己與他人隔絕的中國游客(即便是同胞之間),真心感慨這種只在乎購物與看景的出國游,實在是有點可惜。下次來旅行時,打扮得像個時髦自信的巴黎人吧。人與人之間的防備與不信任,也就不用帶著出海關(guān)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