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之間第一樁有關金融服務業(yè)的跨國爭端,在16個月后暫告一段落。
北京時間7月16日深夜,世界貿易組織(WTO)專家組做出裁定,認為中國針對電子支付行業(yè)的要求與措施與服務業(yè)貿易總協(xié)定(GATS)不符,破壞了在此協(xié)定下美國的相關利益。專家組同時建議WTO爭端解決機構(the
Dispute Settlement
Body)要求中國進一步改革相關措施,以符合GATS所規(guī)定的義務。
這實際上認定了中國在特定交易結算方面對外國服務供應商有歧視行為。作為中國特定交易結算的服務提供商,成立于2002年3月的中國銀行卡聯(lián)合組織——中國銀聯(lián),又一次被推在風口浪尖。
美國前副國務卿艾倫·拉森(Alan
Larson)17日在北京出席“中美企業(yè)投資與合作論壇”期間對本報記者表示,對于WTO的這個裁決,中美各有所得。
所謂“各有所得”,美國科文頓·柏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馬克·普羅特金(Mark
Plotkin)向本報記者解釋說: “對美國銀行卡來說,它們有切實合理的擔憂。維薩(VISA)、萬事達(Mastercard)和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它們沒有人民幣國內交易的途徑,只能處理外幣交易。這些銀行卡在中國市場的參與對國際貿易很重要。”
但同時,WTO的裁定認為中國銀聯(lián)卡并非是全面性壟斷,美方的一些指控,中國也沒有違反。“因此從美國的角度來說,它(美國)沒得到想要的一切。對中國來說也如此。通常這是最好的決定。”普羅特金說。
不過,長期從事國際貿易爭端法律服務的北京市高朋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主任謝向陽律師對本報表示,“這個裁定有政治博弈的成分在里面,同時也不是最終的裁決!
這場官司已經打了近兩年。自2010年9月以來,中美雙邊就中國銀聯(lián)在國內的市場壟斷問題沒有達成一致意見,隨后美方在2011年春節(jié)后對中國發(fā)起反壟斷攻擊。而隨著WTO專家組裁定出爐,雙方還有60天的時間考慮是否上訴。
美國訴中國電子支付市場壟斷的案子,是繼美歐加訴中國金融信息案、中美出版物市場準入案之后,第三起在服務貿易領域的涉華爭端。
美國貿易代表柯克(Ron
Kirk)當天早些時候表示,WTO專家組支持了美方觀點,認為中國普遍的歧視性措施拒絕給予美國服務供應商平等的競爭機會,而后者多是該領域的世界領導者。
本報記者發(fā)現(xiàn),此次專家組裁定的最具有重要意義的部分,是認同美國提出的一個觀點,即訴訟中涉及到的電子支付交易領域,可以被歸類為中國加入世貿承諾書減讓表中“銀行及其他金融服務”項下。
根據(jù)《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附件9之“服務貿易具體承諾減讓表第2條最惠國豁免清單”7B“銀行及其他金融服務”項,WTO專家組認為,美國此次訴訟的服務業(yè)務,屬于其中“所有支付和現(xiàn)金傳遞業(yè)務,包括信用卡、簽賬卡和借記卡,也包括旅行支票和銀行匯票(包括進出口結算)”的服務內容。
而根據(jù)WTO的相關規(guī)則,只有在減讓表中明確做出承諾的,才有義務開放相關市場。
在專家組介入之前,中方對此的態(tài)度一直很強硬,認為銀聯(lián)“壟斷”人民幣支付卡業(yè)務的相關內容并不在列,并據(jù)此認為,中國沒有違背在GATS中關于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方面的承諾,并宣稱中國銀行卡電子支付的措施是符合入世承諾的。
除此之外,專家組裁定還對整個電子支付產業(yè)鏈作了調查,認為中國在若干環(huán)節(jié)上的規(guī)定確如美國所言,有壟斷之嫌。
這些涉嫌壟斷的結論包括:中國要求發(fā)卡行(issuer)成為銀聯(lián)網絡的成員,在中國發(fā)行的銀行卡必須滿足某種制式規(guī)格和技術標準;要求所有的ATM、商戶處理和POS終端設備接受所有帶有“銀聯(lián)”標識的銀行卡;同時要求收單行(acquirer)接受所有帶有“銀聯(lián)”標識的銀行卡;另外,中國要求銀聯(lián)作為銀行卡的唯一人民幣交易結算渠道等。
未完全支持美方立場
但值得注意的是,專家組的這份裁定并沒有完全支持美國方面的立場。
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沈丹陽在裁定公布后表示,專家組在一些爭議問題上支持了中方的主張,中方對此表示歡迎,但是專家組認定涉案的電子支付服務屬于中方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開放的“所有支付和匯劃服務”,中方對此持保留意見。
高朋律師事務所謝向陽表示,由于整個WTO規(guī)則是由西方世界主導制定的,中國所經歷的各類貿易摩擦
不可避免:“裁定本身只表示,針對已經在中國境內設置分支機構的外資服務商,中國應開放市場;而針對其他外國服務提供商,裁定則駁回了可通過跨境交付方式提供電子支付服務的主張!
記者從裁定書中看到,專家組認為,中方并沒有強行要求銀聯(lián)作為國內人民幣交易的唯一指定支付服務供應商,也沒有廣泛禁止非銀聯(lián)卡片的跨境交易和銀行間交易,更沒有對發(fā)卡行、終端設備和收單行提出明確的限制。專家組同時認定,外國服務提供商進入中國相關市場,必須滿足中方有關服務貿易的要求。
這給予中美雙方解讀裁定的空間。記者發(fā)現(xiàn),對同一份裁定,中美雙方的反應不一,美國著重于強調WTO承認中國電子支付存在歧視;中方則認為專家組駁回了美方若干觀點,其中支持外國服務提供商需滿足某些要求,還是利好消息。
終極裁決才具有法律效力
目前中方還在對該裁定進行評估,以確定是否進一步上訴。這場曠日持久的貿易爭端,將進入終極階段。
根據(jù)WTO爭端解決機制(DSU),引起貿易爭端的成員方需要先行進行磋商,并自行解決貿易爭端。磋商失敗,起訴方可以要求任命專家組。任何一方就專家組做出的裁決均可在裁定60天內提出上訴。而爭端解決機構(DSB)必須在30天內決定,接受或否決上訴報告,其中否決決定必須是協(xié)商一致才能做出。一旦發(fā)出裁決,敗訴方應立即糾正,如果不按裁決執(zhí)行,則將做出補償或者承擔對它的處罰。
“到那個時候的裁決,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WTO到時確實認為中國需要整改,那么中國也必須做相應改革。如果是這樣,那么我覺得需要在政府層面上做一些努力,現(xiàn)在還無法估計對產業(yè)的具體影響!敝x向陽表示。
這場貿易大戰(zhàn)由國際信用卡組織維薩(Visa
International)肇始,在2010年中旬,其試圖通過打擊銀聯(lián)進入中國市場。
VISA國際組織是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和旅行支票組織,每年產生的交易額達3萬億美元,聯(lián)網ATM機約170多萬臺。
自從銀聯(lián)開拓國際市場以來,VISA海外份額逐漸被蠶食。據(jù)悉,目前銀聯(lián)在全世界90多個國家提供結算服務,貨幣結算費用幾乎為零;相比之下,VISA在200多個國家提供服務時,要收取消費金額1%-2%甚至更高的貨幣結算費用。
2010年8月1日,VISA向其會員機構發(fā)函表示,凡是在中國大陸境外,受理帶VISA標識雙幣種信用卡時,不得走中國銀聯(lián)的清算通道。
2010年9月16日,美國國會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兩項針對中國貿易糾紛案的磋商請求指責中國違反了其向貿易伙伴作出的承諾。
至此,這場業(yè)界紛爭上升為國家爭端,政治博弈的影子隨處可見。
專家組裁定公布后,柯克迫不及待表示“這一裁定的勝利將給美國增加6000個就業(yè)機會”。同時,白宮方面認為這是證明奧巴馬強硬貿易政策姿態(tài)的好時機。白宮發(fā)言人Jay
Carney表示,這場“勝利”顯示了“我們對抗中國扭曲全球貿易規(guī)則的決心”。
對此,普羅特金對本報記者說:“我對美國政府在選舉年稱這是一場勝利并不感到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