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普益財富的監(jiān)測數據,上周(4月14日-4月20日)30家商業(yè)銀行共發(fā)行了227款理財產品,較前周減少52款,環(huán)比下降18.64%。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銀行理財產品發(fā)行量仍有保證,但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發(fā)行量環(huán)比下滑趨勢較為明顯,且各投資期限理財產品市場平均預期收益率出現全線下滑現象。短期產品仍是市場主流,且投資門檻有所降低。
短期產品仍是主流
普益財富的監(jiān)測數據顯示,在4月14日至4月20日發(fā)行的227款理財產品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占據市場主流。1個月(含)以下期產品共發(fā)行7款,市場占比為3.08%,與上周發(fā)行數持平,市場占比增加0.57%;1個月至3個月(含)期理財產品發(fā)行數為119款,市場占比為52.42%,較上周減少48款,市場占比減少7.43%;3個月至6個月(含)期理財產品發(fā)行數為62款,市場占比為27.31%,較上周發(fā)行數減少1款,市場占比增加4.73%。
分析指出,市場此前曾一度出現“3月以下期限理財產品受沖擊,收益普遍縮水”的觀點。然而,事實上短期理財產品并未受到外界傳言的沖擊,相反2月的發(fā)行數量相比1月還出現了大幅增加。
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多家商業(yè)銀行網點時發(fā)現,雖然當前的CPI數據有所下降,但是普通投資者仍舊時刻擔心自己的財產縮水。由于去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不錯,今年不少投資者還是將自己的大部分資產投資其中,只是在選擇產品期限上更鐘情于3個月至6個月的短期理財產品。
投資者王女士稱,“我覺得購買短期理財產品更靈活一點,收益率也還可以,如果著急用錢也能隨時拿出來!睌祿@示,2012年一季度,1個月以內產品到期平均收益率3.67%;1個月至3個月產品到期平均收益率4.96%;3個月至6個月產品到期平均收益率4.79%;6個月至1年產品到期平均收益率4.69%;1年至2年產品到期平均收益率4.20%。1個月以內產品多為“節(jié)假日”產品,可視為非正常期限產品。其他正常期限產品中,1個月至3個月產品到期平均收益率最高,短期產品仍有優(yōu)勢。
結構性產品受青睞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大部分集中投資于國債、央行票據、協議存款、期貨擔保金、大宗購買擔保金和短期融資券,隨著國家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資金面的進一步寬松,貨幣市場工具收益率下降,使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出現下降。
因此,多位銀行理財經理向記者表示,當前大部分銀行和投資者,對于那些直接投資股票的理財產品均持謹慎態(tài)度,而普遍青睞結構性理財產品,間接分享資本市場投資收益。根據普益財富的監(jiān)測數據,在4月14日至4月20日發(fā)行的227款理財產品中,保本和保證收益型理財產品64款,市場占比為28.19%;非保本型理財產品163款,市場占比為71.81%。
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沈月介紹,“今年一季度,我們基本上不怎么銷售股票投資類理財產品,將銷售重點放在結構性理財產品以及開放式理財產品,尤其是結構性理財產品!
中金公司最新發(fā)布的報告稱,今年以來銀行保本類理財產品的發(fā)行數量占比持續(xù)上升。去年四季度,保本類理財產品發(fā)行數量在新發(fā)行理財產品中的占比為35%,今年一二月已上升至38%和41%。從前兩個月銀行新增存款數據中也可以看到,個人結構性存款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通常先進行一筆存款,再使用存款利息收益進行投資,以此達到保本目的。因此對于發(fā)行此類產品的銀行來說,發(fā)行結構性理財產品所募集的資金將給銀行帶來一筆穩(wěn)定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