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聲響起后,坐在學校博物館教室里的人全體起立,齊聲說“老師,早上好!”隨后,老師會大聲地告訴學生們:“上課時,你們要全神貫注,不準交頭接耳、東張西望或吃東西,要坐直,手放背后,保持絕對安靜!現(xiàn)在我來檢查你們的個人衛(wèi)生。請把手放在桌子上……” 這是在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市中心一座學校博物館中的一堂老式教育模擬課!皩W生”大都是前來參觀的游客,記者也當起了學生,和其他“同學”一起,在這別具特色的課堂上,體驗一下過去幾代人在十分嚴厲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習的特別感受。 這家學校博物館從外觀上看,是一座頗有歷史的老式建筑。別看它門臉小,卻是斯洛文尼亞歷史最悠久的專題博物館,也是展示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一個頗具特色的窗口。 這座學校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1898年。最初,創(chuàng)建博物館的斯洛文尼亞教師團聯(lián)盟只是舉辦一些臨時展覽,所收集的展品也主要是用于教師培訓。但難能可貴的是,100多年來,斯洛文尼亞幾代人都堅持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和展覽與學校教育有關(guān)的珍貴實物和檔案材料。 如今,這座古老的學校博物館已有數(shù)以萬計的各類藏品。在過去3年里,這個博物館平均每年接待的參觀者超過1.7萬人次。 記者正上課的這間模擬20世紀初教學情景的教室里,擺放著當時流行的連體桌椅,桌面刻有專門放置墨水和蘸水筆的凹槽。教室正面墻上掛著當年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的畫像和哈布斯堡王朝地圖。 在教室入門處墻上貼著紙張泛黃的校訓,上面密密麻麻地列有25條校規(guī),其中第13條寫道:“每天洗澡、梳頭,做到穿戴整潔;經(jīng)常洗手、修剪指甲,指甲既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指甲縫隙不能有黑色污垢!泵刻欤蠋煻家獙W生的衛(wèi)生情況進行檢查。 在教室的一角,放著一個盛有玉米粒的木盤,旁邊還一架木驢。在模擬課堂上,如有學生違背校訓,或不遵守課堂紀律,作為懲罰,老師會命令他(她):“跪到玉米板上,面壁!”或者:“騎驢去,把雙手夾在驢耳中間!”體罰學生是不對的,所以現(xiàn)代學校禁止這一做法。 博物館館長馬泰雅·巴爾里奇女士說,博物館最大的愿望是在盧布爾雅那市找到一處原本就是學校的老房子,以便布置更多的仿古教室,擴大博物館的展覽規(guī)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