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外匯占款接連出現(xiàn)的下降狀態(tài)、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出現(xiàn)貶值狀況,市場開始擔心資本外流壓力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近日的宏觀數據預測報告中表示,在目前資本外流、人民幣有貶值壓力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幣值總體維持基本穩(wěn)定可能是主要特征。
報告中稱,2012年,在貿易順差收窄、資本流入減緩升值流出和鼓勵國內企業(yè)對外投資等因素的影響下,人民幣升值壓力減輕,甚至貶值壓力會經常出現(xiàn),加之物價漲幅逐步回落使升值作為抑制通脹工具的必要性降低,升值速度將有所放緩。
“在歐債危機的背景下,母國資金吃緊導致歐美機構和企業(yè)紛紛變現(xiàn)境外資產,市場購匯意愿增強。避險需求大增下的美元走強,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資本較快流出帶來貨幣貶值。而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地方融資平臺風險等問題推動境內外市場形成人民幣階段性貶值預期,導致部分資本選擇暫離中國市場!边B平表示。
從歷史數據來看,我國外匯占款通常上半年流入比較多,下半年流出比較多,尤其是年末正是國內外企業(yè)的償付高峰期,一些資金會在此時回到歐洲和美國。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也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中國國際收支順差保持逐年下降的趨勢,中國外匯儲備過多的壓力也會逐步減小,當幾年之后中國有條件基本開放境內人民幣市場,即取消額度時,人民幣匯率將會基本達到均衡、境內資本市場開放度達到6%(接近其他新興市場資本項目基本開放時的水平),人民幣的國際投資功能也將初具規(guī)模。
“推進人民幣貿易結算導致中國外匯流動、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波動幅度明顯擴大!泵楞y美林經濟學家陸挺在近期發(fā)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所謂的資本出逃對中國來說不是大問題,因為強勁的經濟增長可以留住和吸引資本!
陸挺認為,近來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扮演了結算貨幣這一角色,導致央行的外匯頭寸數據出現(xiàn)“誤導”。
德意志銀行去年12月的宏觀報告中也表示,盡管出現(xiàn)的一些因素意味著中國可能出現(xiàn)了資本外流,但原因主要在于全球避險情緒加劇。此外,資本外流壓力并不會導致人民幣出現(xiàn)大幅貶值。
德意志銀行認為,2011年末的幾個月人民幣承受了一定程度的貶值壓力,央行也在10月份凈賣出國外資產,中國經濟和人民幣前景將繼續(xù)受制于圍繞全球經濟和歐債危機的不確定性,這也可能導致中國GDP減速和企業(yè)盈利下降。然而,由于中國經濟的出色表現(xiàn)和3.2萬億美元的龐大外匯儲備,因此在未來一個時期,出現(xiàn)人民幣大幅貶值或一次性貶值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