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第一個交易日即將來臨,由于“十一”期間外圍市場的反彈以及去年同期A股的優(yōu)異表現,也使得投資者對10月乃至四季度的行情充滿了期待。但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的經濟學家以及投資界人士普遍認為,在通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宏觀政策短期內出現轉向的可能性依然很小,再加上A股擴容的勢頭沒有絲毫的放緩,A股仍然缺乏向上的力量。 “國慶期間外圍市場的表現對國內的影響和意義不大。整個宏觀面和政策面沒有任何新的變化,也不存在轉折。沒有任何的跡象告訴我們A股尋底的過程已經結束。”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總監(jiān)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不要做太多的夢!鄙钲谝患掖笮突鸸镜难芯坎靠偨浝韯t表示,去年國慶節(jié)后A股的大漲,主要是因為政府擔心二次探底而進行了一些刺激,與此同時,美國的第二輪量化寬松也引發(fā)了流動性泛濫。但從今年的情況來看,上述條件基本上不具備。 實際上,9月以來,盡管翹尾因素正逐漸減退,但分析機構普遍認為,9月份CPI同比漲幅很難有明顯回落,仍將維持在6%以上的高位。中金公司預計,9月CPI增速仍將位于6.2%至6.4%的較高水平。 居高不下的通脹水平使得經濟學家對于未來宏觀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的放松均持悲觀態(tài)度。“國內的通脹形勢依然十分嚴峻,9月CPI預計將達到6.3%,環(huán)比和同比都比8月份要高,而從生豬生產和供應的情況來看,未來數月內,物價指數都可能居高不下,這種情況給貨幣政策帶來的壓力目前來看尚沒有明顯的緩解!遍L城證券研究所所長向威達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整體上看,宏觀政策的放松、貨幣政策的放松還沒到時候。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9月PMI指數升幅大幅低于歷史均值,顯示經濟增長下行風險有所增加,但是在目前風險尚不明確的情況下,近期出現政策轉向的可能性仍然不大,貨幣政策在一段時間內仍將維持在目前的偏緊狀態(tài)。 在政策放松基本無望的前提下,專家們對于市場是否見底的判斷也偏向悲觀。上述深圳基金業(yè)人士對記者表示,外部因素看起來對中國有影響,但實際上尚未顯現。國內市場之所以出現下跌,主要是因為國內通脹的回落比大家想象的要慢,而經濟增長的下滑要比大家想象的要快,也看不到政策放松的跡象。因此從現在來看,市場可能是處在底部,但是看不到向上的力量。 向威達則認為,除了政策放松短期內不太可能外,中國的經濟還面臨許多潛在的風險。一方面是金融市場的潛在風險,包括以溫州為代表的高利貸民間融資,以及地方債務問題,在未來仍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金融系統(tǒng)的潛在風險已經在積聚;另一方面就是經濟減速對企業(yè)盈利的影響遠遠沒有釋放出來。 除了宏觀經濟面與政策面的不利因素外,A股市場本身的供求也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xù)壓制市場的表現。就在節(jié)前,今年的第一只大盤股中國水電完成了網上申購和網下配售,另兩只大盤股陜煤股份和中交建也分別于8月29日和9月28日通過了審核,擬募集資金高達172.51億元和200億元!癆股市場的持續(xù)擴容將對市場造成持續(xù)的壓制,無論是在資金面上還是投資者的心理層面。”信達證券研發(fā)中心副總經理劉景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