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成為新聞頭條不稀奇,這一次有所不同。不過一周的時間,事件一步一步升級,到5月15日,“故宮”倆字都快到敏感詞級別了。
一、被盜
5月8日,故宮9件展品被盜,多為香港金融家馮耀輝所收藏的西式化妝盒。一時間,故宮的安保問題暴露在公眾的質疑聲中,原先人們印象中密不透風的紫禁城,居然也能來去自由?更有網友戲稱,“原來,江湖仍在。溫瑞安、古龍筆下的人物仍在。”調侃是少數,大部分的人們都在質問故宮的安保能力。
5月11日,賊人在網吧落網——這已經讓人跌破眼鏡了。更讓人咋舌,這可不是什么人們想象中的江洋大盜,就是個“小蟊賊”。他沒有精密的作案計劃,也沒有好萊塢電影《十一羅漢》里那樣有完美的團隊協作,更沒有國際大盜的高科技配備,他不過就是假裝游客潛伏宮中深夜挖洞出來——最原始的偷盜方式。偷盜的東西在故宮的藏品里更算不上什么好東西,用匡時拍賣的老總董國強的話說,“偷哪個展廳也別偷現代工藝品展廳啊!
說到被竊的物品,更是好笑。這位賊子遭遇了時下盛行的偽專家,該專家告訴他藏品是假的,賊人一生氣,全扔垃圾桶,整件事實在太魔幻現實主義了。
二、錯字
以為這事兒告一段落了,又橫生插曲。公安破了案,故宮送錦旗。上書“撼祖國強盛,衛(wèi)京都泰安”。完了,有一個巨大的錯別字,“撼”與“捍”差了十萬八千里。
這個別字,讓人們再次深究故宮所謂領導和學者的根底來。
南都周刊的文化編輯鐘剛在微博中寫道:“揪住一個‘撼’字來說事,其原因,還是在于不少人覺得故宮是一個神秘的學術機構,那些專家整天與國寶為伴,不至于如此不通文墨——其實,那只是猜想,看看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的履歷表吧。他的專業(yè)是黨政專修,一個政工領導下的故宮博物院,鬧點這樣的笑話,真是不足為怪!
所以,故宮的發(fā)言人在錦旗錯字的事情發(fā)生后,發(fā)表了如下言論:“‘撼’字沒錯,顯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軍難’中‘撼’字使用是一樣的。”也不足為怪了。丟物又丟人,這回是丟了大臉了。
三、建福宮vs私人會所
建福宮這個名字,對于普通人來說,不太熟悉,它不曾出現在清宮戲和穿越小說里,人們去故宮游玩,不會對它有很深的印象。但是跑藝術口的媒體對它不會陌生,因為這里經常舉辦新聞發(fā)布會,有時候也會鋪上紅地毯,舉辦高檔宴會和慶典。
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芮成鋼在微博中爆料:“聽說故宮的建福宮已被改成一個為全球頂級富豪們獨享的私人會所,500席會籍面向全球限量發(fā)售。相關資料顯示,建福宮舉辦過多場宴會!
私人會所,這個詞將故宮推向了口水戰(zhàn)的巔峰。坊間傳言,原本要在5月15日東方時空播出的調查節(jié)目在開播前兩個小時被高層干預,停止播出。而網絡上,加入建福宮頂級私人會所的入會協議已經傳開了,一些聲稱掌握第一手資料的人開始和背后的力量博弈,看看到底這個秘密能守住還是能讓大眾知道。這個秘密包括私人會所的所屬者,故宮相關的負責人和那份名單上收到入會協會、已經入會的富豪們。
故宮博物院新聞發(fā)言人馮乃恩13日否認了相關傳言。故宮方面稱,“復建過的建福宮花園完全由故宮博物院管理,不存在也不可能做為所謂的頂級富豪私人會所。承擔日常維護服務的是故宮博物院下屬的北京故宮宮廷文化公司!
“官方否認的就是變相承認”——在敏感事件中,這一條語錄被網友們奉為判斷標準。
危機公關最忌錯過最佳時間,顯然故宮發(fā)出的聲明簡短到讓人們不得不去聯想,因為傳言所指向的“某假港資企業(yè)”和“入會協議”,故宮方面并沒有回應。
一位叫“不要臉愛面子”的網友,在新浪微博爆了許多料,其中真?zhèn),還得時間來證明。故宮在這次的一系列事件中,負面效應擴散開來。不管是安保的疏忽、錦旗上的錯字以及出錯后的強辯、還是未知的建福宮與私人會所之疑,都讓人們重新審視這個特殊的機構。
導演陳凱歌說,“從溥儀被趕出宮后,故宮就不屬于任何個人了。它屬于人民。”但是人民未必了解屬于他們的一切,故宮是一個,余下的還有太多,估計只有風波襲來,被推到風口浪尖之時,人民才意識到,噢,這也是屬于我的。那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