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shù)連續(xù)大幅反彈,由上周四最低的72.809點升至上周五最高的74.925點,至昨18:39暫報74.601點。美元之漲和歐元區(qū)不利因素增多相關,亦和上周五美國非農就業(yè)數(shù)據(jù)較強相關。在歐元不利因素中,希臘問題和歐元加息前景弱化均為不利的影響因素。雖然前者較吸引眼球,但實質上目前仍以利息因素占主導。以歐元區(qū)基本面和通脹形勢變化看,歐元的調整應仍有空間。
美元絕地反擊
這次美元忽然暴漲和多種因素相關,既有技術因素,也有基本面因素,較為錯綜。從技術面講,美元臨近歷史低點,本身有個“摸底”過程,這種級別的反彈不算離奇,縱然其最終殺破前低。
基本面就較復雜了,美國反恐取得階段性“完勝”,使美元多頭人氣有所振作,但并非起決定性的反彈因素。決定性的反彈因素緣自上周四歐央行議息會議后對通脹和加息的警示不夠,該因素再加上上周五美國公布大增的非農就業(yè)數(shù)據(jù),及同日有關希臘退出歐元區(qū)擔憂上升的報道等因素,使得美元得到進一步提振。
美元前幾月之弱主要誘因是歐央行對通脹的嚴厲態(tài)度和美聯(lián)儲對通脹的漠視,這造成市場對兩者利差擴大預期極其強烈。目前雖然這兩幣種利差擴大預期仍在,但已明顯弱化,所以超跌的美元即產生了爆發(fā)性上漲。
以白銀、原油等為首的大宗商品暴跌也對美元上升提供了助力,商品貨幣暴跌和大宗商品暴跌一方面打壓了風險偏好,使得許多日元或美元套利頭寸平倉,直接推升美元匯率。另一方面使人聯(lián)想到2008年走勢,因當時美元正是趁商品大跌時暴漲。雖然當時美元上漲原理與今不太相同,但市場其實辯別能力有限,有時表面現(xiàn)象也會在劇烈動蕩市道中產生影響。
希臘問題助跌歐元
歐元上周四高達1.4900美元,上周五低見1.4311,落差高達4%。歐元受挫除上述原因外,市場對希臘債務危機的擔憂再度上升亦是重要誘因之一。
上周五德國明鏡周刊報道稱,歐元區(qū)國家的財長周五在盧森堡會議討論希臘問題,包括希臘可能退出歐元區(qū)。
雖然希臘方面否認
“退出歐元區(qū)”的可能,但市場早習慣于該國辟謠,不太當成一回事,歐元多頭人氣仍然低迷。
從希臘股市及債市表現(xiàn)看,似乎市場仍然十分懷疑希臘前景。除股市外,保護希臘主權債券的CDS合約升19基點至創(chuàng)紀錄的1360點。相對應的,希臘10年期公債和德國同期公債收益率之差于周一再擴大13基點至12.5個百分點。
一般而言,如果市場繼續(xù)回避購買希臘新老債券,則未來希臘可能就得更多借助歐盟的金援。歐盟是由具體國家組成,其中實力強的國家作出貢獻自然就難以避免。然而,當前歐元區(qū)中評級為AAA國家,如德國、芬蘭之類的多數(shù)民眾不一定樂意,只是這種不樂意暫時還沒起到壓倒性作用。
利差仍為主導因素
和民間或反對派不同,多數(shù)歐元區(qū)在職的財金官員在挺希臘態(tài)度方面并無顯著衰減之勢。本月6日在盧森堡召開臨時會議上,歐盟同意放寬希臘去年接受1100億歐元紓困貸款的條件。本周一,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屬的保守黨資深議員Meister表示,若希臘實施了相應改革,則降低對該國貸款利息是“合理的”。另外他還表示,反對任何有關希臘重組債務或離開歐元區(qū)的建議。
這位官員想得較為深遠,故其和反對派及多數(shù)民眾意見不一,而市場炒家備受各種消息和傳聞折磨卻是時時存在的,所以他們中的多數(shù)人對歐元區(qū)二線債務麻煩國的耐性漸漸缺失,包括匯率、債券、CDS在內的相對應的金融品種所受沖擊便暫時變大。
應該說,希臘問題僅是提供歐元空頭一部分借口而已,希臘問題應早晚能解決,至少也會拖著。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終降低援助條件應是大概率事件,因為這件事上他們賭不起。
綜上所述,歐元之跌更主要是加息預期略微弱化,而希臘問題正被歐元空頭利用,不失時機進一步打壓了歐元。因此未來歐元炒作仍應主要地盯著一線國家基本面,如德國、法國之類,匯率波動主導因素至少在目前仍是利差因素,除非歐債危機擴大得不可收拾,比如西班牙的“麻煩”迅速惡化。
歐元區(qū)未來因通脹壓力而加息的預期或進一步弱化。假如這些基本面方面不利歐元加息的因素在未來更多出現(xiàn),相信歐元會有更多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