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之欲出
據記者了解,藝術品抵押貸款就是貸款人以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擁有的藝術品為抵押物發(fā)放的貸款。抵押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有權依法以收藏品折價或變賣的價金中優(yōu)先得到清償。在藝術品價格高漲的社會中,藝術可以被用來作為抵押品。 事實上,藝術品的質押融資功能在國外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美國銀行業(yè)很早就開辦了“藝術品質押融資”業(yè)務,一些客戶對用藝術品獲得貸款的需求十分強烈。發(fā)放貸款的對象除了畫廊業(yè)主,還包括一些著名的收藏家。不過,在國內收藏界,文物藝術品抵押貸款雖然被國內人士熱盼已久,卻始終不見蹤影。 業(yè)內人士分析,目前文物藝術品市場最重要的變現(xiàn)渠道只有拍賣,而當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遇到資金難題時,將企業(yè)收藏的高價藝術品委托給拍賣行變現(xiàn),往往需要較長的運作周期,并且還要承擔流拍的風險。雖然藝術品市場的巨大升值潛力已被大量愛好收藏的企業(yè)家看好,也有大量資金從樓市、股市流入藝術品市場,不過藝術品變現(xiàn)難的問題卻長期無法解決。
銀行“有心無膽”
業(yè)內人士指出,藝術品能夠作為銀行質押物的話,對于銀行也大有裨益。藝術品的強大升值潛力已是事實,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銀行的風險。 不過,藝術品市場研究專家江宏也告訴記者,他曾經與國內一些銀行業(yè)人士交流過,銀行其實很想在藝術品的抵押擔保上試水,吃吃這塊“大肥肉”,不過這一業(yè)務遲遲不落實,主要還是藝術品的來源、流通狀況不透明,贗品太多。 記者了解到,在國外,藝術品進入流通領域后,可以通過數據庫查到最初從哪個畫廊流出,價格多少,而銀行的評估專家在鑒定和估價時有確切的數據參考。 “在抵押時,銀行首先要對資產進行估值,而對藝術品估值要求有法律承認的鑒定體系和身份證明資料作為保證,目前國內的藝術市場根本做不到這一點。”江宏說,在國外,藝術品若要作為資產在銀行擔保、抵押和變現(xiàn),銀行開出的清單必須十分詳細,包括藝術品的來源報告、展覽資料、拍賣或畫廊成交記錄等。 據介紹,僅藝術品來源這一項,在金融機構估值的評分體系里至少占5%的比例。而在國內,一個缺少可靠真實的流通記錄的藝術品市場,很難讓銀行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