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10-08 記者:郭立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重慶電
重慶市大足縣工商局最近在市場巡查中發(fā)現(xiàn),一些不法商販采取各種欺騙手段向中老年人推銷保健食品,將保健食品的作用任意擴大,宣傳其具有藥品的療效,使一些消費者上當受騙。由于保健食品虛假宣傳的時間一般在早晚單位還沒有上班或已下班之后的時間,屬于監(jiān)管的空當,地點一般在社區(qū)、城鄉(xiāng)接合部、出租房甚至居民家中,甚至居民家中,屬于監(jiān)管的盲區(qū),具有較強的隱藏性,對監(jiān)管工作造成一定困難。 據了解,保健食品虛假宣傳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借贈藥之名推銷產品。通過發(fā)傳單等形式,采取贈送“藥品”等手段,吸引大量的中老年人排隊前去索要“藥品”,并利用醫(yī)療機構、國家機關、專家、消費者的名義或形象作證明和“媒子”現(xiàn)場宣傳典型病例神奇治療功效,誤導和欺騙消費者,誘惑老年人掏錢購買保健食品。 借“義診”推銷產品。部分保健食品廠家直接到社區(qū)、農家樂、廣場電影院等公共場所開展“免費檢測”等活動,用虛假的檢測結果嚇唬消費者,進而推銷產品。以“義診”名義和“提供上門免費服務”等為由,獲取中老年人的聯(lián)系電話,以達到今后推銷保健品的目的。 “親情式”推銷。采取健康講座、免費體檢、免費試用、短途旅游促銷等各種“親情式”推銷,讓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以高價購買名不副實的保健品。 經銷商無固定場所,無消費憑證。部分保健食品經銷商為了騙取消費者的錢財,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向消費者出具任何消費憑證,讓上當的消費者無法找人,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 在購買保健食品時,一是仔細察看包裝上廠名、廠址、聯(lián)系電話、生產日期、有效期限等是否標注齊備,應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確定產品的保健功能。二是不可輕信街頭巷尾身穿百大褂的游擊:“醫(yī)生”、所謂“專家”們的“權威結論”和患者的“現(xiàn)身說法”。三是購買保健食品最好到直銷店或信譽較好、證照齊全、有固定經營場所的正規(guī)銷售商店購買保健食品,不要輕易購買上門推銷或無固定場所推銷商的產品。四是索要購物憑證。購買保健品一定注意索要發(fā)票和購物憑證,并妥善保存,以便事后維權。五是核對憑證內容。仔細檢查發(fā)票上記載的商品名稱、數量、單價、總價與實際是否相符,所蓋公章字樣與經營者名稱是否一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