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7-09 記者:肖瑩瑩 實習生:趙麗薇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日前,意大利《共和國報》刊發(fā)了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的署名文章《中國言行一致反對保護主義》。文章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出現(xiàn)企穩(wěn)跡象,但前景仍然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繼續(xù)堅定不移地反對保護主義、推進市場開放、保持貿易和投資渠道暢通,對鞏固世界經濟復蘇勢頭至關重要。
文章通過具體數據和措施展示了中國在反對保護主義方面的決心和行動:目前,中國關稅總水平為9.8%,其中農產品平均稅率為15.2%,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2002至2008年,中國累計進口了4.8萬億美元商品,年均增速達到25.1%,進口增量占世界同期的近9%。截至2008年底,中國實際利用外資超過850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進口國。在汽車、手機、化妝品、家電等重要消費品領域,外國品牌和進口產品也占據著中國市場的較高份額。今年以來,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中國還先后組織多個投資貿易促進團赴歐美,擴大對相關國家的進口和投資貿易合作,以實際行動表明中國反對保護主義的立場。
針對近期一些西方媒體關于中國將在經濟刺激計劃中實行所謂“購買中國貨”政策、轉向保護主義的報道,陳德銘認為,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中國政府在前不久重申財政性資金的政府采購應優(yōu)先購買本國產品的原有規(guī)定,主要是針對部分地方在招標采購中存在歧視本國產品的現(xiàn)象。事實上,規(guī)定中所指的本國產品也包括依法在中國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yè)產品。而且,中國經濟刺激計劃中的大量投資是社會投資,許多外國企業(yè)正在從中國實行的積極擴大內需的政策中受益。
文章還特別指出,并不是中國在搞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恰恰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據世界貿易組織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中國遭受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調查就多達58起,涉案金額超過80億美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