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稀土資源的最大擁有者和生產者,卻不擁有定價權,這種局面自然亟須改變,但眼下,更迫切的是怎樣的保護手段和方法才能減少爭議和麻煩。 4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fā)表聲明稱,美國已與歐盟和墨西哥一起要求世界貿易組織設立專家組,審理和裁決所謂中國限制原材料出口的問題。在中國與世界經濟聯(lián)系日益密切的今天,此類貿易紛爭日漸增多并不稀奇,我們應以平常心態(tài)對待,同時也要冷靜地探求應對之道。 按照美國、歐盟與墨西哥的說法,中國對用于鋼鐵、鋁和化工產品生產的原材料進行出口限制,從而推高了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并使得中國相關企業(yè)在國際競爭中獲得了“不公平優(yōu)勢”。對于美國、歐盟和墨西哥的告狀舉動,中國商務部此前曾表示,中國有關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護環(huán)境、保護自然資源。
一面是“不公平”貿易,一面是“保護環(huán)境”,世貿組織將會支持何方立場尚未可知。而對于美歐墨的舉動,中國國內不少人給予猛烈抨擊,其中大多數(shù)將矛頭指向稀土出口問題。
中國作為稀土資源的最大擁有者和生產者,卻不擁有定價權;一種十分珍貴的戰(zhàn)略性資源,卻長期以相當?shù)土膬r格賤賣。這種局面自然亟須改變。
不過,美歐墨狀告中國的不只是限制稀土出口,還包括焦炭、黃磷、氟石等諸多原料,這些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資源型產品,會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在全球日益關注氣候變暖等環(huán)保問題的大背景下,限制此類高污染產品無可厚非。因此,自2007年6月以來,中國政府采取了增加出口稅、制定出口配額等措施,以圖改變不利局面。
然而,增加出口稅、制定出口配額自然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了限制上述原料生產和出口的目標,但是否足以解決上述問題仍有待觀察!度A爾街日報》5日宣稱,在美歐墨與中國的這場爭端中,中國當前的出口政策可能會被判定不合法。若中國敗訴,中國政府可能會被迫下調關稅,否則將面臨報復性貿易制裁。
不論這場官司的結果如何,或許都有必要對現(xiàn)有的政策進行反思和改進。在這爭端中,中國商務部打出了環(huán)保牌。筆者以為,“環(huán)!辈粌H是增加出口稅和制定出口配額的理由,更應成為中國加強國內原料行業(yè)整頓的一大動力。也就是說,應該大幅提高開發(fā)稀土等戰(zhàn)略資源以及焦炭等高污染原料的環(huán)境成本,同時提高資源稅,從而從成本角度遏制原料的賤賣。
就稀土資源而言,不僅需要充分認識到其戰(zhàn)略意義,還需要認真研究保護這種戰(zhàn)略性資源的方法。比如說,制定明確法規(guī),規(guī)定戰(zhàn)略資源的范圍、開發(fā)及保護問題,同時注意盡量減少此類舉措的爭議性,避免為其他國家提供口實。美歐墨的“告狀”,不過是長久以來在我國包括稀土等資源貿易中占盡便宜的慣性心理所致。
進而言之,經濟迅速發(fā)展的中國,也需要大量進口其他國家的戰(zhàn)略資源。如果簡單地談論保護本國戰(zhàn)略資源,而忽視了采取更靈活、更聰明的保護手段,那么,保護之舉難免會引發(fā)他國的非議,并可能給中國進口他國資源帶來一些麻煩。
總而言之,保護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目標固然合理,但就眼下而言,更為迫切的似乎是怎樣的保護手段和方法才更為合理,才更能少引起爭議和麻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