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7-31 新華社記者:邱紅杰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
|
|
延續(xù)過去和現(xiàn)在的態(tài)勢,等北京奧運會開幕后,東道主還將遭遇種種讓人不快的批評,當然也有讓人喜悅的表揚。不過,如果靜下心來想一想,批評其實比表揚更值得我們珍惜。 批評不足為怪,歷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都會受到這樣那樣的指責,不同的只是批評的程度和范圍。這就像我們擺下一桌宴席,迎來八方賓客,可眾口難調(diào),沒有吃飽吃好的就會有意見。 對于中國而言,舉辦奧運會是國人多年夙愿,申辦也一波三折,所以為了讓北京辦好奧運會,舉國上下都盡心盡力,海外華僑華人也共襄盛舉,心系奧運、奉獻奧運的熱情溢于言表,這樣還被人批評,擱誰都會覺得委屈,也就有些生氣。 但批評終究會來,委屈和生氣都于事無補。當批評到來時,還不如別著急,先仔細聽清楚批評的內(nèi)容,把問題弄清楚,然后再積極反應。別看都是批評,起因和目的往往大相徑庭。 有時是由于不了解情況,存在著誤解。許多好事我們做了,而且做得不錯,但由于文化背景或者信息溝通不暢等因素,并沒有為外界知曉,產(chǎn)生了誤會。這種情況在多種文化、不同意識形態(tài)相遇時,不可避免。對此,需耐心解釋,讓別人看到我們的真誠,看到我們的行動,誤會會消弭。孔老夫子早就教導我們:“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些情況是批評者的確心懷鬼胎,無中生有,羅織謊言,惡意誣蔑。這樣的情況,我們以往沒少碰到。對此,我們有時可以選擇置之不理,對方覺得無趣,訕訕離去。有時要果斷地予以反駁,方可避免謬種流傳。此時,生氣同樣是不必要的。理性、智慧、事實、道理才是我們最有力的武器。 還有些情況,我們確實做錯了,所以人家批評。那就沒什么說的,趕緊虛心接受,積極改正,及時反饋,批評自然就沒了,說不定還變成了表揚。斷不可認為批評者不友好,揭瘡疤,然后自己捂著蓋著,死不認賬,還給人抬杠。這樣做不僅于事無補,而且錯上加錯,積重難返。 我們辦奧運會,有批評是大好事,因為辦好奧運會不是我們的唯一目的。奧運會經(jīng)過百余年的發(fā)展,濃縮了現(xiàn)代文明的許多先進制度、理念、規(guī)則和行為方式,我們作為發(fā)展中國家舉辦奧運會正是學習實踐的大好機會,對加快中國現(xiàn)代化的進程必將大有裨益。不妨把奧運會當作課堂,把自己當作學生,那些善意的批評就是老師,告訴我們哪些地方做錯了,對那些惡意的批評也可以視作對手,激勵我們做得更好。這樣,批評就可以成為改進我們工作的動力,成為改善我們形象的機會。 我們當然希望工作得到肯定。只是,當批評來到時,不要怒火中燒,當表揚出現(xiàn)時,也不要過于樂不可支。更不要忘了,有些尖銳的批評是真誠友好的,有些廉價的表揚恰恰是別有用心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