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汶川地震專題]
汶川大地震,舉國痛悼,在上下一致奮力抗震救災的同時,地震的巨大破壞力,再一次喚起我們對自然災害的危機意識。 有人提出建立諸如巨災基金之類的資金儲備,以應付突如其來的各種特大災害,也有人建議發(fā)行定向彩票,為救災募集更多社會資金,所謂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無論采取哪種形式,都不失為提前對大災大害的到來做一定準備,讓災區(qū)民眾及時得到應有救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災害造成的巨大壓力。 發(fā)生在5.12的汶川大地震,震級達到8級,其破壞程度之深、給四川等地民眾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之重,都是相當驚人的。由于此次地震來得太突然,需要在短時間內集中大量專業(yè)救災人員與物資,對于搶救出來的受災群眾,也需要給予及時妥善安置,所有這些都必須有充足的資金和物資做后盾。所幸的是,靠著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中央到地方獲悉汶川地震之后都火速行動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保障了抗震救災的基本急需。 如果說到目前為止,對于大自然的一些變化規(guī)律人類還不能完全準確地把握,那么又一次的大地震災害告誡我們,必須對大自然時刻保持警惕,并為隨時可能降臨的各種災害做好力所能及的準備,任何麻痹大意或僥幸心理都無疑會給我們的生命與家園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這應該是此次大災之后各級政府與全社會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當然,保持危機意識不能光掛在口頭上,要有具體的實際行動。未雨綢繆,建立一些專業(yè)救災基金、完善巨災保險體系等應該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之外,還應該考慮成立針對地震等災害的專門物資儲備,比如醫(yī)藥、專用救災設備、帳篷、方便食品等等,以便在災害發(fā)生的第一時間,提供給受災地區(qū)。即使災害過去,也有一個重建家園和恢復生產的問題,總之手中有錢,才能做到心中不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