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夏季主題活動——2013上海童話節(jié)開幕在即,將變身童話城堡的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在梳理館藏時,整理出一批20世紀20年代的少兒讀物。
這批新整理出來的館藏讀物有數(shù)萬冊之多,大多出版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西風東漸,大批知識分子滿懷拯救國家、啟蒙民眾的理想走出國門,將所學所想落實在少年兒童的啟蒙教育上。民國初年,上海是中西文化交匯和中國新文化的重鎮(zhèn),因此,很多新編少兒讀物都是在上海出版的。
記者發(fā)現(xiàn),當時的《小朋友》等新編讀物,內(nèi)容包羅萬象,其中最突出的是美術(shù)、音樂、勞作、生理衛(wèi)生和公民道德等。在《小朋友》的創(chuàng)刊號上,首任主編黎錦暉向小讀者發(fā)表“宣言”:“小弟弟,小妹妹,我愿意和你們要好,我就是你們的小朋友!∨笥褌冄剑覑勰銈,你們也愛我嗎?”
1922年1月,商務印書館出版了鄭振鐸主編的周刊《兒童世界》,內(nèi)容有插圖、歌譜、詩歌、童謠、故事、童話、戲劇、寓言、小說、格言、滑稽畫等,開通俗兒童讀物之先河。受此啟發(fā),黎錦暉創(chuàng)辦了印刷精美,裝幀新穎的《小朋友》,以民族的、民間的文化為主要內(nèi)容,第一期就發(fā)行20萬冊,迅即成為風靡全國及南洋、日本的熱銷刊物,發(fā)行量最高時達180萬冊之巨,為當時同類刊物之冠!缎∨笥选愤鼓勵孩子們自己寫作,發(fā)表孩子們的習作。其他的同時期的兒童出版物還有《小朋友文庫》《小學生文庫》《幼童文庫》《修訂幼童文庫初編》《新小學文庫》《小學生分年補充讀本》,為當年的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課余精神食糧。
這批民國讀物,編者大多是很有社會名望的專家學者,但他們在編纂少兒讀物時,全無說教口吻,語言活潑清新,態(tài)度親切友好,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們樹立起人格完美、身體健康、知識廣泛、審美高尚的目標。
館長韓筱芳表示,由于這些館藏都是孤本,暫時還不能直接提供市民借閱。但不久以后,館方將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shù)“復制”這些珍稀館藏,讓小朋友也能方便地看到!斑@些開創(chuàng)性的民國原版讀物,見證了我們前輩知識分子對于少兒啟蒙教育所作出的貢獻,也給當今教育工作者以啟發(fā)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