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美)約瑟夫·P·坤蘭 出版:東方出版社 |
美國著名戰(zhàn)略專家、美國銀行全球財富和投資主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董事約瑟夫·P·坤蘭所著的《最后的強權:一個經濟世代的浮沉》一書,在回顧并闡釋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基礎上,對全球經濟乃至政治格局的走向給予了判斷。約瑟夫·P·坤蘭認為,舊有的全球化秩序正在走向瓦解,人們將迎來一個更為復雜、多變和脆弱的世界,簡言之,“混沌的多極化世界”。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政治、軍事舊霸主美國的選擇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美國不能恰當處理好諸多相關問題、無法適應霸權消解轉移的現(xiàn)實,那么很可能引起多元、持續(xù)的經濟冷戰(zhàn);如果美國能夠與歐洲、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日本等國培養(yǎng)和達成一種合作協(xié)商的新秩序,多極化世界中的主要角力國家保持基本共識并實現(xiàn)利益妥協(xié),那么有望再造一個全新的、可持續(xù)的全球化。
這本書仍然用了很大的篇幅(第1-3章,及第5章)來敘述美國發(fā)端的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約瑟夫·P·坤蘭指出,尼克松1971年廢黜固定匯率制度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后,金融全球化就由此而生,也促成了繁榮卻畸形的產業(yè)分工、貿易、投資全球化秩序。金融全球化并未如其設計者所預估的那樣,帶來全球金融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反而讓金融危機發(fā)生的頻率不斷加;并且更嚴重的是,每次危機發(fā)生后被總結出的教訓、錯誤,仍會被投行等機構和監(jiān)管者所忽略,“孕育”出下一次影響更為嚴重、來襲速度更為迅猛的危機。
美國和歐洲,以及其他相關國家、地區(qū)在應對金融危機時采取的救市、加強監(jiān)管等一系列政策,并沒有阻斷金融全球化。在金融危機后,歐債危機繼而上演,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就加強金融監(jiān)管進行了多輪磋商,取得的共識并不明顯。但可以確定的是,2007年之前長達數十年的“野蠻”金融創(chuàng)新、金融冒險,而今已經受到了遏制。
而在實體經濟和全球貿易領域,保護主義浪潮掀起,發(fā)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都在不斷推出五花八門的補貼與援助計劃。約瑟夫·P·坤蘭認為,這意味著舊有的全球化秩序走向瓦解,“那個在尼克松總統(tǒng)和其他美國政府政治意圖下建立的全球金融圖景,正在被重新構建”。
冷戰(zhàn)結束時,美國對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等多領域的掌控霸權,幾乎發(fā)展到了沒有制約的“自在”狀態(tài)。維系這種霸權的基礎,就是金融全球化基礎上的產業(yè)分工、貿易、投資全球化。為什么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里。美國霸權、舊有全球化體系會走向瓦解呢?《最后的強權:一個經濟世代的浮沉》書中就此做了深入分析。首先,美國21世紀頭10年發(fā)起的兩場戰(zhàn)爭,帶給美國人的財稅負擔遠非直接戰(zhàn)爭支出那么一點錢,還包括戰(zhàn)后持續(xù)支付的高昂花費。其次,舊有全球化體系在1990年代以來,發(fā)展到巔峰,美國為此背負了高額的債務負擔。第三,各種居高不下的公共支出,以及金融危機來襲后的救市支出,徹底拖垮了美國聯(lián)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可支付財力。
眾所周知,舊有全球化體系的關鍵支撐點除了美國之外,還有歐洲和日本!蹲詈蟮膹姍啵阂粋經濟世代的浮沉》一書認為,這兩個經濟體已經不可避免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印度、巴西、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約瑟夫·P·坤蘭認為,“在一個更寬、更廣的水平上來看,對世界關鍵經濟要素的投入——自然資源、資本和勞動的控制權,正在不斷地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這種權力的轉移也將引起稟賦豐盈的‘剩余’世界與西方世界的緊張關系”;“(在歐美日等國消費衰落的今天,)在發(fā)展中國家,消費者已把購物當作一種頗受喜愛的休閑活動”;印巴中等國,以及俄羅斯、中東國家還在嘗試不斷收購歐美日國內的企業(yè)資產和自然資源;新興市場國家甚至掀起了“人才爭奪戰(zhàn)”,發(fā)達國家的技術精英開始緩慢向前者流動。
當前最讓人擔憂的是,面對外部世界帶來的全新、多元挑戰(zhàn),以及因負債累累、緩慢增長帶來的國內政治和社會壓力,美國政府拒絕“按照新全球格局進行戰(zhàn)略上的調整,也不接受其在世界經濟舞臺上角色已經轉化的現(xiàn)實,而是緊緊抓著舊秩序不放——設定全球經濟的日程,壟斷多邊機構,享用世界資源的首次分配權”。這必然會引起新興市場國家國內的不滿情緒、民族主義,反過來激發(fā)出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國內的排外情緒,形成全球經濟冷戰(zhàn)的民意和政治基礎。
《最后的強權:一個經濟世代的浮沉》最后一章則希望,西方接受擺在他們面前的大趨勢,并強調,發(fā)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相互合作、相互依賴,可以帶來新的、可持續(xù)的全球化。約瑟夫·P·坤蘭帶有一份樂觀的期待稱,如果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增強合作,“在全球化的第三個時代,交流成本的降低,先進技術的使用和來自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使得中亞、非洲和偏僻的中東國家也加入到全球的懷抱中。一條心的貿易道路將會興起……未來主要的受益者是全球的消費者……一個變大的蛋糕將有助于提高全球應對緊急事務(例如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和其他的長期挑戰(zhàn)等)的能力以及全球合作的水平!